第七十七章 训练骑兵(1 / 2)

加入书签

次日,霍羽安排龚都及十名亲卫,保护着糜芳往幽州治所蓟县而去。??  自打入住辽东以来,霍羽只是一味的收集鲜卑、乌桓等北方游牧名族的消息,从根本上忽略了中原。史阿的出现,促使霍羽扩大了情报收集的工作,更使得暗羽卫初步形成。

霍羽知道,想要要消彻底解除游牧名族对边郡的骚扰,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因此全身心的投入仅有的两千人的骑兵训练之中。就连糜贞住入了太守府他都置若罔闻。

要想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就必须完善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就目前而言确立步骑并重逐渐转变至骑兵为主的治军方略,并扩大骑兵规模、配置以及训练才是重中之重。

仅靠苏双、张世平二人贩马明显保证不了霍羽的需求,因而辽东太守府布了鼓励百姓养马,鼓励商人贩马的政策。不过目前而言温饱问题才是辽东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养马的政策一时难以奏效。

因而在骑兵建设上,霍羽才提出了既要注重重甲骑兵,用于正面冲击;同时又要建立轻装骑兵,来挥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

骑兵的战术训练也是重点之一,先祖霍去病曾经使过的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都是霍羽训练的重中之重。这样的战术能将骑兵的优势会被挥到极限。

“上马则战,下马则养。”这是霍羽提出来的新构想,说其新只是针对骑兵而言。其实这个思路是根据“战时为军,平时为民”的屯田思路延伸而出。作战时带上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养马为民,当然这里的民只是相对意义而言。

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还专门训练骑马射箭、使用强弩的能力。有了马上三宝加上黄忠的教导,飞羽军的战力直线猛增。霍羽的飞羽骑其实是按照后世蒙古骑兵的方法训练而出,蒙古铁骑由成吉思汗一手创建,并代代相传,是那个时代横扫亚欧大6绝对主力。

蒙古骑兵中有着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和轻骑兵之分,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而轻骑兵,除头盔外,身上披皮甲。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这种弓威力强、射程远弓,加上配备破甲箭,其威力不言而喻。

有赵云这个天生的骑兵将领存在,霍羽确实省了不少心。日后这些骑兵必将成为最强大的武器,用来征服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消灭鲜卑、乌桓等游牧名族。待平定天下后这支军队定会向西进军,为后世子孙打下一片广袤的领土。

复合弓霍羽现在无法制作出来,但是破甲箭还是很简单的,这种穿透威力巨大的箭头早已在巧匠坊中试制成功。

对重骑兵而言,在防具方面,士兵和战马都配备以轻便铁甲,用来增强防护力,从而达到正面冲击的目的。由于人马皆披甲,其机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轻重骑兵的配合至关重要。

在马匹的选择上,霍羽提出大量使用耐力强的马种,而这种马在后世称为蒙古马。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o~135厘米,体重267~37o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一旦重甲骑兵正面冲锋起来,在汉朝那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因而霍羽特别要求张飞在训练中对队形的要求,虽然训练过程复杂而痛苦,但是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有了像样的队形,只要装备到位便可披甲训练。

骑兵训练的内容很广泛,马匹的训练便是其中之一。对于骑兵而言,战马就是生命,也不是随便牵来一匹马都适上战场作战,所以先要训马。

虽然马通人性,但毕竟是动物,要想使它明白骑手的意图,力量合理的消耗,先以人为主,尽量沟通人马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霍羽下令骑兵必须和战马同吃同住,直到自己能很好的驾驭战马为止。

正所谓:“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闭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这种情感,是在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来的,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虽然有了三宝,但是还骑手还是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就算达不到游牧名族上马一跃而骑上,下马—跃而下的要求,但至少要做到灵活自如不是!再高奔跑以及战斗的过程中马上掌握平衡是必须的,否则就有落马的危险,对骑兵而言,落马就意味着死亡。

掌握平衡之后还得在马身上,练就向前后左右开弓,挥动武器,准确的地打击对方,还要能够灵巧地躲闪避或档架,这是些都是骑兵的必要技能。霍羽对手下常言先天不足后天就要努力,落后就要挨打,想得到功名利禄那就在马背上给他杀出来!

训练之余霍羽对着一众飞羽骑朗声言道:“想必尔等都知道我大汉最精锐的骑兵乃是西凉铁骑、并州狼骑和幽州的白马义从,但在不久的将来,最精锐的骑兵只有一支,那就是飞羽骑。我给你们最好的装备,最好的饭食,最好的奖赏,如若不还不能做到,那你们就趁早回家种地去,或许你可以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那不是男儿的理想。”

随后霍羽激情澎湃的背诵除了那《男儿行》: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