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疯狂备战5(2 / 2)

加入书签

等到手榴弹扔到稻草人中间的位置,却没立刻爆炸,还是在“嗤嗤!”的冒烟,等了两三秒,“轰!”的一声,宛如一声炸雷,吓得心理准备不足的吴小丫倒退了几步,把原先从没将爆炸声预计在内的赵云震的血气翻滚,两耳嗡嗡直响,“这个诺贝尔牌的东西真的是货真价实啊!看来那个洋人卖给洋人的东西,和卖给华夏人东西质量就是不一样!”

等到靶场上的人都回过神来,赵云他们才慢慢接近试验的稻草人处,空气中满是浓烈的烟火味以及稻草、木板烧过后的焦糊味。呈散乱状摆放的稻草人,已经散落一地,在爆炸的中心四五米的地方,没有一个稻草人是完整的,出了这个范围,稻草人也是被冲击波放倒了一大片。

“怎么样?还可以吧!”赵云看着吃惊的吴小丫问道,心想这种火药要是捆成炸药包,那威力用来炸城门足够了。

吴小丫迷糊了半天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赵大哥,这个真的是用手投掷的吗?”

“呃!”赵云想过吴小丫会问的很多问题,还真是没有想到过这个,“你不是看着我的人投掷的吗?”

“真的是用手投掷的?那威力怎么比炮弹还要大?”

“这个?”赵云又郁闷了,总不能什么都不解释吧,可是要解释起来,这就是说来话长,需要长话短说了。

自从城堡建设后,城堡里就能生产毁灭者了,一个抗着火药桶的大汉。火药桶也出现在了兵工厂里,成为了制式武器。赵云曾经想研发一下地雷,或是从国外采购买一些地雷。可是这个时代的地雷基本都是对付步兵的,威力不大,很难达到他在周村遇袭那晚的效果,也只有像那天那样把四五百斤的火药埋在地下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于是,赵云对这些老式的地雷失去了兴趣,手榴弹,就成了赵云发展的重点。采用了国外的高爆火药,手榴弹的威力尚可,在试验完毕后立刻装备了自己的,掷矛手,把他们变成了,掷弹手。

在吴小丫羡慕的目光中,赵云又试了一颗手雷,那威力比长柄手榴弹还要大,炸的赵云离着三四十米还是被扬起的尘土弄的灰头灰脸的。不过,仅仅试验了这两个东西,还没结束,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枪榴弹和单兵炮!

枪榴弹最早是在16世纪末出现的,17世纪有了用黑火药发射的枪榴弹。20世纪初,枪榴弹是利用手榴弹加尾杆,直接插入枪口,用空包弹发射的。

赵云采用的就是当时法国的枪榴弹,这玩意还是赵云从邓总指挥的军火库里给拿出来的,当时没拿大炮等武器,只是拿了炮弹,所以这玩意也被赵云给弄了出来。当然法国手榴弹换成了营地的新产品,威力比原来的法式枪榴弹又大了不少。

有了枪榴弹,火枪兵又多了一种攻击的手段,弥补了使用火枪就不能使用手榴弹的遗憾。

不过枪榴弹是属于直射,所以还是需要配备一些由掷矛手改版的掷弹兵来配合。

至于单兵炮,这是赵云在军事博物馆里看到的,由于导游的重点介绍所以记的一些,后来找到了周村的铁匠开始了仿制。这玩意还有一个名字,叫“英格兰弓弩”。

至于赵云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二战时非常有名的掷弹筒和迫击炮?那是因为赵云在参观这两样东西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只看到了外形,内部结构是啥,还真是不知道。而这个东西却是因为它那特殊的外形,让赵云记住了。

这个类似弓弩的东西,赵云决定配给使用弓弩的精锐弩手。英格兰弓弩其实是英国步兵反坦克发射器piat,是英国在二战期间发明的。在二战初期,英国人原有的反坦克步枪和各种反坦克手榴弹,对付德国坦克之类的目标威力十分有限,所以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武器。虽然当时英国人对反坦克火箭弹还一无所知,但他们却另辟蹊径,研制出了一款的类似于迫击炮的弹射性步兵反坦克发射器。

重点是,它是弹射性发射器,而不是火药性发射,这才是赵云采用它的原因。这家伙的口径达到了90mm,如果用火药推进,那就是门大炮了。

在打击坦克等单个目标时,有效射程为100m,对付固定大型目标时,有效射程可达到300m左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700m。一般直射,也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曲射。

想想一支40人装备了枪榴弹和英格兰弓弩”的队伍,在正面战场上等于是一支拥有40门移动火炮的队伍。估计哪个对手遇上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我要走了,我出来的时间已经够久的了,再不回去,他们就该来找我了。现在这个地方还是用来练兵,把你的队伍练好了,将来有事才能派的上用场!”赵云试枪结束后告诉了吴小丫。

吴小丫听到后,显得很坦然,“我知道!希望你能尽早回来,他们没有你弹压,我怕我又把他们带散了。”

“呵呵,我给你留了两百人呢!他们都装备了“汉阳造”,在库房里还给你留了两百支,到时你就在山寨里先教他们枪法,等练成了就通知我!”赵云对于吴小丫这个小丫头,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么小就要负起这么大的担子,责任还真是不轻啊!

几个当家得知赵云要走,送了一路,直到山脚下。等他们走后,站在山下的赵云看着吴小丫他们在山中消失,“有了四百能听你命令的队伍,估计能在乱世中救你一条小命了,哎!此去前途未卜,希望还有下次见面的机会!”说完带上骑兵队,往周村而去。</d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