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分众传媒(1 / 2)

加入书签

通过钱顺平的一番讲述,他也逐渐知晓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尤其是《黑猫警长》的曲折离奇,更让人觉得有些唏嘘,甚至多少有些不齿。

戴铁郎导演是归国外侨,思想是比较西化的,就算生活中表现也是。汉堡、可乐、冰激凌这种在80年代非常稀奇的东西却是这位才子的主食。

美影那时还是计划调配时代,每年只有700分钟的配额,全厂30多名导演。戴导难免就被边缘化了,黑猫警长的剧本交上去也没有得到支持,但他没有放弃带着学生耗费十个月的时间试着制作了两集,也被无情驳回。

理由是“打打杀杀,太过于暴力,没有艺术的美感。”这种在到现代看起来极其小儿科的画面在那个时代却是如此惊悚,的确有些难以理解。后来还是燕京电视台的领导无意之间发现后觉得题材不错很新颖,才试着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播放了两集,影响力是轰动的,口碑也很好。

此时是87年,距离制作完成时已经过了4年时间。

就算这么好的片子依然是没有得到太多支持,勉强制作了三集之后,又遭受到诸多不公待遇。

比如动画片去国外参展,报上去的名单却没有他的份,那个年代的奖项在他们心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这让戴导心灰意冷。再加上原作者褚志祥诉诸法庭索要版权费用问题,弄得不欢而散,最终无疾而终。

戴导在后来拿到退休证几天的时间而已就被直接扫地出门。

“老钱,历史绝不能重演。看看现状就知道了,不管是胶片电影还是动画电影都要尊重主创人员,没有他们巧妙的构思,就无法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于遗留问题,该解决的就要解决,我也不差这点钱。你回去好好查一查都有哪些,然后让行政部门挨个的去通知找个地方找个时间坐下来,把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的星辰美影不再是以前的国企,也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就得从口碑上在圈内树立起一杆旗帜来,才能吸引更优秀的原创作者加入。

情怀只是一方面,真正要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多路要走,我能给你资金,能给你引进最新的技术,甚至可以给你更多的内容创意,但如果不能将旧有的思维习惯,经营方式改变的话即使制作一百部《功夫熊猫》都是无济于事,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老钱老了,颇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能守成而无创新。但他马上就要到了退休年龄,陈渤也不忍心现在就将让他退居二线,那就太过于无情,美影的遗留问题在他手里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话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这边刚聊完,吴长青也从物业公司那边回来了。

“分众传媒,本地一家新成立的广告公司,总经理叫做姜南春,这是他的名片。”

“距离不远嘛,现在备车,我们去瞧瞧。”陈渤看了一眼名片,分众办公室的地址也就几公里的路程,干脆电话也省了,直接杀过去看一看。他不喜欢墨迹和拖拉,有什么事情就抓紧办,除非是那些着急也不管用的,就得慢慢筹划着布局温水煮青蛙等待时机。

分众传媒位于江南路的一座甲级写字楼内,地段虽没嘉里中心那么好,但要比那大气得多,相比较其他创业公司图省钱藏身在小写字楼的做法,他们显然更讲究门面。

“你是……蚂蚁搜索的陈总?”得到前台通知的姜南春从办公室里快步走了出来,惊讶道。

“没错,是我,没有预约就过来,冒昧打扰了。”陈渤握了握对方伸过来的手,笑道。

“怎么会是打扰,你这样的大忙人,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呀!”姜南春恭维道。

公司虽然是初创,但人可未必是新人,陈渤在来的路上就简单查了他的资料,传统媒体广告人出身,在沪市的行业圈里小有名气。他就职的那家公司年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5亿,传统媒体行业能做到这种业绩可不一般,也证明了他的能力。

能做到这样的业绩,又岂会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必然是经常和企业高管打交道的,陈渤虽然名气略高,经常在媒体报道上能见到,但也不会让他有什么压力。

“咖啡还是茶?”姜南春热络地将他引至会客室坐下。

“清茶就好。”

“我还以为你们做互联网的都喜欢咖啡多一些。”

“茶叶一样能提神,还能清除肠胃油腻,互联网是外国人发明的,可我还是个华人呐。”陈渤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