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幸福的春节(1 / 2)
春节对于我们这个大家族来说,那是相当热闹的,从节前到节后大人们基本到上班,孩子们基本到正月十五都没个消停。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特别的热闹,但是春节除外,春节家里有好多好吃的,还有烟花爆竹可以放(平时放烟花无聊,所以平时不爱放),又有那么多的好电视节目,还有那么多的文艺晚会,各种民俗庙会,朋友之间团聚,总之这样的生活很好,能够使我享受。
每年的春节前夕,都会先把家里给收拾利落了,从小年也就是腊月甘三开始就陆陆续续的收拾,因为有保姆的原因,我们也不用太操心,保姆就住我家,春节也就和我们一起过,就跟一家人似的,来我家3年多了,每年都没回家,我们也问过,她就说家里没别人了,不想回了,我们也没多问,就让她跟着一起过。
保姆年轻,23岁左右,长得还算可以,但是很能干,颇招我的父母喜欢。
我也和保姆的年龄差不多,这要是别人,估计也就兔子吃窝边草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那个想法,从来没有,她来我家这么长时间,也许太熟了,下不去手吧。
我们家每年的春节都会买很多的烟花用来庆祝,从我爷爷到我父亲在到我都喜欢这一口,据说烟花的美丽能够除去这一年的所有厄运,给来年带来希望,带来好运,所以家家都会放,我们家只是放的多一点。
这一年,我们大约买了上万元的烟花,那个时候不是很严,估计要是现在,遇到有人举报,那我们家的烟花绝对会被没收,不过朝里有人,过几天就会给拉回来。
只要我们家放烟花,街坊邻居都会过来看,因为那在我们这里算是数一数二的,也好看,也漂亮。
水果,蔬菜,各种鸡鸭鱼肉海鲜,干果等吃的东西,每年都得准备好多好多,自己家吃,请客送礼,朋友聚会,都需要提前预备。
那个时候超市没有现在这么多,如果不提前预备,那春节很有可能遇到买不到菜的情况,到那个时候就尴尬了,为此我们家还专门弄了个冷库,冰箱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东西太多放不下。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都会打电话给长辈拜年,祝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显得很有年味。
我们家每年春节的电话费都会暴涨,打的也多,接的也多,赶上情投意合的聊个半小时那都不是事,更有甚者一个小时都有可能,如果有国外的朋友,还会发个电子邮件,家里没电脑的还会找电脑去发,因为长途电话却是贵的要命。
以前手机还没有普及,所以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就成了拜年的工具,但是那时的问候显得很是真诚。
而现在手机普及了,都很少有人用座机以及用电子邮件拜年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逐渐取代了电脑,各种功能在手机上都能实现。
拜年方式也成了从座机、电子邮件到手机,从打电话、发邮件到发短信,到msn,到qq,到微信。
沟通方式也从语音到文字,从单一的发送短信到群发,再后来干脆不重要的人就不发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了,拜年的习俗越来越变味了,科技发展了,该留的也就留不下了,科技改变命运,也改变了不该改变的。
我和妹妹的拜年方式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是在后来熟悉了之后才相互拜年的,我们从网络邮件到手机,从语音到文字,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会给妹妹打电话,因为那是我重要的人。
春节家家户户红灯高挂,到了晚上点上灯,好看极了,大门贴上对联,那个时候各家各户的对联基本是手写的,第一是因为没钱,第二也许是因为习惯吧,不会写的还会找别人给写,能写毛笔字很吃香,各种活动都会找你去写,各种吃喝,还有小费。
现在的对联很少有写的,和以前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现在是人们不会写了,是人们懒了,虽然与时俱进了,但有的文化也消失了,如果现在看谁家手写对联,都会让人觉得有意思。
穿衣方面,不管是有钱没钱的,人们都会去买新衣服,或者做新衣服,就是为了在春节穿上新衣服,红红火火的过一个大年。
大人重传统的基本都会穿大褂,小孩子就无所谓了,只要是一身新就行。
在三十那天的晚上,人们给去世的长辈烧纸,给他们钱花,整点开始接神,接神以后就是踩祟,现在踩祟不管是农村或者城镇,基本看不见了,又一个习俗丢失了。
踩祟就是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