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争论(1 / 2)
在世界各国股市上掀起的风暴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无论是科技股份还是互联网络,对于此时的中国市场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后来的那些大牛们都还在成长阶段,而且大部分其实都已经被张真一笼络到了自己的旗下,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讲,更多关注的目光反而并不在这个上面。
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此时在国内,能够接触到互联网并且能够熟悉运用的人可以说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地方已经铺开了网络,但是真正运用的人却非常少。
张真一并没有想着力改变这种状况,一切都是因为他知道这种趋势已经不是单个人的力量可以阻止或者控制的,恐怕在这次网络泡沫破灭后不出几年互联网就会全面侵袭中国的,但是现在一切还为时尚早,这对于他的布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不过对于此时的中央政府来讲,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如何在国内发展互联网产业,而是一份来自张真一手书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布局和发展的报告书。
在国家政务院的议事厅中,久违地坐满了超过二十位面孔各异的人,场面有些怪异,但是在场的众人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一个个低头看着手中刚刚下发下来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印刷手册。
为什么说场面很怪异呢,因为在座的众人中,不仅仅有头发花白的老者,还有几个年轻得令人惊讶的年轻小伙,不过无论老少,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鼻梁上的眼睛都很厚实,这让人看着有些不解。
很显然,这一群人都是学者,或者说应该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们,既有年轻的学者,也就是后进之辈。更多的是早已经名满天下的业内名士,如果张真一在场的话,一定会认识其中的几人正是前世他接触过的极为非常知名的学者,不过现在这些人在这里面却并不是最为杰出和声名卓著的那几位。
“吴老,您觉得这本书中说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实现?”
不多时,在东北角的一个中年男人似乎已经看完了手中的册子,看起来有些像是忍耐不住的模样,只见他略微示意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态度很是恭敬。
这位吴姓老者在国内经济领域内的名气极大。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取得了业内顶尖的理论地位,不仅仅如此,曾经一度有人号称这位吴大家是国内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学者,尽管这句话更多地像是一句黑色幽默式的讽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却能够反映出老者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威。
.吴老其实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经离职退休养老了,对于一个年过八十岁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因为他在学术上的积累已经足够他在晚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了。但是对于这位大师级别的学者来讲,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在退休不久后。他便走进了国内某所知名的高校中带研究生,主要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理论传下去,这对于国内一些年轻的学者来讲,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其实这次被政务院应邀而来的几名年轻学者中便有一大部分是这位老人家带出来的弟子。
对于中年男子的问题,老人并没有立马作答。而是略微思考了一番,随即慢条斯理地将手中的册子合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手册,国内能出其右者恐怕不足三人。”
老人的话让中年男子一惊,眼里的诧异之色尽管没有刻意去放大。但是却也能够让人看得极为清楚,自己究竟还是低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原本以为自己的评价已经够高了,但是没想到这位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实属罕见。
两人之间的谈话尽管声音非常小,但是由于在这间议事室中并没有什么人说话,而且屋子的隔音效果似乎很不错,所以几乎在座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已经听到了老人有关这本书的评价,当即立刻就有人小声地惊呼了起来。
“吴老?您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尽管我承认这本书中阐述的东西是我前所未闻的,但是我想这并不代表他的理论就能够在现实中施行。”
“刘教授,您这么说也不无道理,不过我看倒也未必如您说的,在我看来,能够对国内的经济形势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此人定然是一代大家,至少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国内还无人有如此深厚的理论积累,更不谈创造性了。”
“好了,两位,我们都已经看过了这本册子中的内容,我们不妨先听吴老的意见。”
“您请!”
老人看了一眼众人脸上各异的表情,心里略微有些落寞,但是在他拿起手中的小册子时,脸上却露出一股希冀的神色。
“本以为国内的学术根基不深厚,但是却有人能够作出如此深刻的理论创新,后继有人啊,不枉国家多少年来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