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下) 我用音乐畅你心(1 /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卓杨和默特萨克来到他的‘卓杨练习室’,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两提啤酒。夜静了,这里自然更静,几缕散碎的星光透过窗户,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上了一层薄银。
卓杨把手中喝了一半的酒瓶放在顶盖上,掀起钢琴的摇盖。默特萨克坐在角落里的单人沙发里,喝着啤酒看着他。
卓杨没有去弹他熟悉的那些大师们的练习曲,他今天想玩点别的,弹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第一首他便选择了WHAM!的《Last-Christmas》——去年圣诞。这是一首在欧美和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传唱了很久的歌曲,威猛乐队的代表作之一,被二百多位艺人翻唱过,它讲述了一个物是人非独自度过圣诞的忧伤故事。
音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类的情感共鸣,即便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共鸣,只是觉得‘好听’。然而,这种‘好听’便是情感共鸣最表层的一种体现。和严肃音乐相比,通俗音乐因为不拘泥于结构,较少拘于成规,使人容易接近而不会据人千里,对欣赏者音乐素养门槛要求较低,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唱。
这就像流行文学和传统文学,金庸和琼瑶的作品更讲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文笔上表达也更直接,文采炫耀更直白,叙事代入感极强,自然更加容易受到追捧,因为很直观很精彩。
当一个阅读爱好者饱读流行文学之后,慢慢便会不再满足于情感上的沟通,而渴望有一些灵魂上的触碰,他自然会开始去进入传统文学,甚至哲学。一如音乐,流行音乐对情感的宣泄过后,便有严肃音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刨析。
当然,通俗和严肃,流行和传统,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解读和注重的角度不同而已。穿西装打桥牌并不比趿拉着拖鞋打麻将更有档次。
原本忧伤而又节奏明快的《Last-Christmas》被卓杨故意放缓节拍,并摒弃了大部分噪杂的和弦,只留下干净的主旋律在如泣如诉。随后,兄弟们在一起常听的一些歌曲被卓杨简单加以改编和演绎后信手弹来。Westlife、Boyzone、Blue……
音乐总是能让人打开心扉!何况卓杨特意在琴声中进行了情绪的渲染和引导。
“我失恋了。”默特萨克耸了耸肩膀,撇了撇嘴。
卓杨连头都没回,心说:我就知道!早看出来了,老子又不是没经历过。前年冬天,就在这间教室,就是这架钢琴,老子跟你一样一样。时间过得可真快,原来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手底下一点停顿都没有,Shania·Twain《i'm-gonna-getcha-good》依旧流淌的明快而又舒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