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三章 足球的精神领袖(1 / 2)
夏泽以前是个送外卖的,在送外卖之前,他是职业球员。
夏泽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足球的,也许四岁从家里床底下翻出那个绿色小皮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1993年夏泽出生在安徽泸州,他喜欢上足球的时候,中国足球正是第一个职业化热潮。
六岁上小学了,西关一小离家挺近,下楼出院子再过一条马路就到了。
西关一小不是名校,普普通通,但这里却是很有传承的足球传统学校,所以喜欢足球的夏泽从一年级就报了校内足球班。
每周下午放学后训练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每学期费用200元,夏泽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涨到了500。
父亲是国营玻璃厂的烧炉工人,工资不高但还算稳定。母亲是从农村来的,在超市里收银,每个月也总有几百块收入。
夏泽是独生子,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很幸福。老爸不喜欢足球,但也不讨厌,每学期花上几百块钱就当让儿子锻炼身体了,老爸觉得这样很好。
小学里有校队,一般都是由五六年级组成,五年级的人多点,因为六年级要忙小升初,很多人就不踢了。
夏泽三年级便进入了校队,而且进去就是主力,因为他是全校最棒的。
夏泽一直踢到小学毕业,六年级也没中断,因为他喜欢足球。正因为如此,小升初他没有考上重点初中。
教练对他说:别去上初中了,你家学区里的市33中是出了名的垃圾中学,里头一半学生打架,另一半挨打,你想打架还是挨打?
教练还说:上初中你也不一定考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你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但你是踢足球的料,去体校吧,将来踢甲A挣大钱。
那天晚上,老爸抽了一夜的烟。
12岁的夏泽上了足球体校,他不敢问学费到底是多少,但知道很贵很贵。
在体校里夏泽也是踢得最好的,位置也逐渐固定在中场中路,这叫核心。但体校里每往前走一步都要靠钱说话,所以很多同学15岁就挂上了职业队梯队,夏泽过了17岁才终于被点名。
18岁那年,夏泽离开了体校,正式成为某中甲球队的U19球员,他也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
夏泽把2050元全部寄回了家,一分也没给自己留。那是2011年,卓杨在巴萨。
中甲U19里,夏泽不再是最好的,他的天赋天花板清晰地出现了,能踢到这里的人,即便是靠花钱一路走来,也都是足球上的天才,夏泽在他们中间很平庸。
夏泽记得离开小学时,教练对他说:咱们学校搞了十几年足球,没出过一个能踢甲A的,希望你是第一个。
甲A没了,现在是中超。21岁被租借到中乙的那个夏天,夏泽知道自己这辈子没希望踢中超,因为这些年他连一场中甲也没踢过。
夏泽成了一名中乙替补球员,一年后,他与原球队的合同到期,俱乐部通知他不再续约,而能踢替补的中乙球队解散了。
此后的一年里,夏泽忙着到处试训,最终在另一支中甲新军那里得到了一份三个月的短合同。
可是,在第一场比赛里,踢后腰的夏泽就被对方外援铲断了右脚踝韧带,这一下彻底断送了他的足球之路。
2016年夏天,痛苦中的夏泽来到终南山边的希望镇,这里是足球人的圣地,他渴望能在这里被指点迷津,能重获希望。
然而,一无所获。没有人能够指点他,他也没有遇到卓杨。
直到此时,夏泽才想起了当年执意要去体校时,父亲说的话。
“踢足球很好,踢职业队很挣钱,但这条路太难了。儿子,上大学也非常难,但上大学后找到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的概率,是所有选择中最高的,比踢足球高得多,非常多。”
“踢足球和玩电子游戏一样,都是正经行业,但想出人头地太难了,比上大学找工作要难得多。咱们是普通人家,输不起。”
那一年夏泽还小,听不懂也听不进去,因为爱,父亲最终还是砸锅卖铁让他上了体校。
父亲是对的,我输不起。
职业足球的淘汰率太高,夏泽已经是足球传统小学十年间踢得最好的一个,却依然只能混迹于中乙替补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