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到我上场了(1 / 2)
随着晚会的开始,大部分人都已经准备完毕,来到候场区,各自找地方休息,等待着自己上场。
何艳琳等人员,则是留在了准备区,没有跟过来,毕竟如果人太多的话,容易出问题。
所以,在候场区的,就基本是要上场的人员和少数后台工作人员了。
林启华在一张沙发上坐下来,饶有兴致地看着后台的电视直播画面。
春晚采用的,是家庭式温馨式的会场布置,前面一排,是大圆桌,观众像吃团圆饭一样,团团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饮料、食品。
其中的意味,不想可知,就是尽可能地传达春晚的理念:属于万家团圆的一台晚会,适合一家人观看。
其后,才是为数不多的几排观众,并不像其他电视台举办的晚会一样,动辄几万人的规模。
整个会场,都充满了新春欢乐的气氛,台上的表演者倾情演绎,台下的观众也不时送上笑声和掌声,一起构成了最具华夏特色的联欢晚会。
舞台上面,正在表演华夏的戏剧,京剧、昆曲等各具特色的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一群小演员,他们身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表演起来,有板有眼的,唱腔拿捏精准,各种动作相当到位。
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萌化了不少人的心的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一直觉得戏剧会不会因为人才接不上,而就此没落的担心,可以休矣。
虽然不像流行音乐这些艺术形式那么受人欢迎,但是,戏剧,作为华夏的文化传承之一,同样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样有人去喜欢着、练习着,继续让它们维持下去。
林启华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如果说,成立女子十二乐坊,是因为脑海中的一些灵感,而提出来的想法的话。
那么,现在,他就是自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让戏剧这个具备悠久历史、有着浓厚华夏文化气息的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无论什么东西,被资本盯上,然后注入其中,加以包装,自然会产生新的变化,即使是戏剧,只要包装、操作得当,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对于这一点,林启华并不怀疑,那么,为什么,一直以来,没有人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他不相信没有人想过,或许,是因为,无利可图,或者说,戏剧的一些固有的东西,阻碍了这一点。
“古老,是戏剧的亮点、优点,却也是阻碍他大众化、市场化的缺点,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创作的问题。
现在的戏剧,没有创新,只是躺在以前的表演形式上睡大觉,并不能根据现实生活,而开发出新的节目以及新的表演形式,这才是致命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林启华心里松了口气,找到了原因就好说,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就这个问题,思考一下。
几个来自陕北的老乡,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表演,极具穿透力的腔调,让人听到耳中,浑身打激灵,震撼不已。
如果是在普通电视台的晚会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组合出现,怎么能看到这样的表演?
一群苦哈哈一般的存在,吸引力,怎么,也不能和光鲜靓丽的小鲜肉相比吧?
即使你再优秀。
也只有这个舞台,才能够让这些充满了民族气息,代表着最基层的艺术文化表演,被全国观众看到、听到,感受到其中的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
林启华完全明白了这一点。
来自草原的一个乐队,带来了原生态的只属于他们民族的音乐。
马头琴、呼唛、长调与现代音乐的独到诠释、赤足的主唱、诡异的妆容、苍凉的吟唱还有狂野的舞蹈,主唱令人惊艳的超高音,几乎要把整个舞台都燃烧了起来。
惊艳的声音,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在各种环境下不屈不挠的生存之路,他们的身体就好像大地,血液就好像河流,眼睛就好像天空,永远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长生天”。
在他们的表演面前,林启华觉得自己变得很渺小,即使自己的名气,要比他们大很多,但是,内心的东西,却有着巨大的差距。
当他们下台的时候,林启华主动迎上前去,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意。
这支乐队名叫“长风乐团”,主唱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子,名叫乌仁寻菡,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其他乐团的成员,都是身穿传统服装的憨厚的汉子。
听到林启华自我介绍,他们都有些发懵,不是林启华不出名,相反,太出名了,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
“我是来对你们表示膜拜和敬意的,你们的音乐太棒、太震撼了。”林启华笑着解释道。
“谢谢。”乌仁寻菡代表大家,表示了感谢。
“我知道你们现在,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名气,但是,在国内,却不怎么为人所知。”林启华笑着道。
“我想,这样的音乐,在国外出名,在国内却默默无闻,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这也是我们民族的音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