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庄园之梦想实现(1 / 2)
直到十月底,从六月下旬开始整整四个多月,天气已经开始冷了,肖瑶心里梦里的庄园才彻底完工。另外她让在村里盖的学堂,小礼堂也建设完工。为了庆祝,肖瑶让村里的男人们杀了两头猪,叫十来个妇女和刘嫂一起,做了十五桌宴席,好好犒劳了七八十个工匠,把村里所有人也都请来大吃了一顿。
吃完庆功宴,肖瑶给工匠们结了工钱,专门跟工匠里的老者说好不许把这里的一切向外说,并额外给了一百两封口费让他给徒弟们散发,工匠们高高兴兴地走了。
小翠,刘管事一家和五个庄丁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赶快搬进新居,肖瑶硬是拖了十天,一来让房子的油漆味再放放,二来为了买些东西把房子再好好布置一下。她带上小翠和刘嫂专门赶了三辆马车到京城去了一趟,让各人按自己的喜好选购了各自房间纱窗的纱和窗帘布料,买了许多绸缎布匹,以及一些房间摆设,厨房用具。还到邻村种棉花的农户家里收购了许多棉花。当然所有的东西都由肖瑶买单。
小翠和刘嫂再叫了几个村里针线好的妇女,用全新的棉花和布料,缝制了几十床厚厚的棉被,褥子和床单。肖瑶按人头给庄园里住的每人发了一套新被褥和床单,剩余的叫小翠暂时收起来。她还决定给屋里招两个小丫鬟,不能老让小翠伺候自己了,小翠也该享享清福了。
一切准备齐备,刘嫂选了一个好日子,放了一挂鞭炮,大家欢天喜地的搬进了新居。
新房,新家具,新窗纸、窗帘,连被褥都是新的,窗明几净的房子让人的心情分外高兴,大家进进出出都在笑。
肖瑶当天下午派小翠给大家指导着把每个屋都有的,大家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大铁家伙装满了锯末点着时,大家心里的兴奋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连刘管事都忍不住和儿子,庄丁们一起欢呼起来。小翠和管事娘子兴奋的脸都红了。这个东西竟是个取暖炉!这个冬天可以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地过了。
肖瑶给每个屋里安装的大铁桶一样的大家伙,正是她让秋生在京城找铁匠按她画的样子定做的锯末炉子。
说起锯末炉子,还得说一说肖瑶的姥爷姚洪汉老先生。
****期间,姚洪汉下放到兰州七里河区土门墩的一个木材加工厂当厂医,厂子里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锯末,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堆废物。
有一个老工人因为孩子多,负担重,每年都为买不起冬天的取暖煤犯愁,兰州的冬天比西安要冷很多。肖瑶的姥爷常常借钱给那个工人。
有一天,老工人对肖瑶的姥爷说,自己琢磨了很久,想做一个烧锯末的炉子取暖。这个想法得到肖瑶姥爷的大力支持,找熟人给他弄来了一个废弃的大铁皮油桶,老工人又找铁厂的朋友给油桶配上了炉盘和炉盖,在油桶一侧的中上部钻一个碗口大的洞,焊上十几公分长的一截铁烟囱,封入火墙中。(蓝烟交代:所谓火墙,就是中空的墙,一堵墙中间是空的,一直到屋顶处做一个出烟口,这堵墙相当于一个炉子的烟道,既最大程度保留了烟的热量,让两边屋子都暖和,又能让屋子干净没有烟味,兰州原来许多平房都盖有火墙。)桶底部中心处钻一个两公分直径的圆洞,在油桶底部再接焊一个高约五公分的底,在焊接的桶底前面开一个三公分直径的圆口,做成可以盖上和打开的点火口和封火口,样子和作用同铁炉或蜂窝煤炉下面掏炉灰的地方。
用时,先将炉盘都取下,用一根和桶底的洞口一样粗细的木棍或铁棍插入洞口放直,正好在圆桶的圆心上,将锯末装入铁皮桶,装满夯实,这时再将木棍或铁棍慢慢抽出,形成一个长圆空道直通炉门。放上炉盘,盖好炉盖,用一把刨花或一张纸点燃,从桶底的炉门塞进去,炉子就点着了。
这一大桶锯末,放开烧可以烧十小时,采暖面积可达六七十平米,若用时打开,不用时封上可以烧一天一夜。(晚上睡觉时自然是封上的,这个蓝烟亲自用过。)
老工人的发明既简单又实用,比那些烧烟煤或无烟煤的人家不光省了钱,还方便!暖和!干净!一炉锯末烧完,只有半簸箕的灰。
厂里的职工看了以后,纷纷效仿,家家都自制炉子烧起了锯末,老工人为了感谢肖瑶的姥爷,精心做了一个炉子送给他,姥爷一家在兰州生活的几年,冬天一直都用它,肖遥的母亲在回忆兰州的生活时常常跟肖遥说起它。后来姥爷工作调回西安,搬家时也舍不得丢掉它,一起带了回来。因为在西安住的是楼房,冬天有暖气,也没有地方找锯末,所以一直就在外面的门房里闲置着,肖瑶小时候见了,不知这是个什么东西,曾问过姥爷,姥爷也许是很怀念在兰州的生活,详详细细地给肖瑶讲了锯末炉子的来历和使用方法,这让当时十来岁的肖瑶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从王府逃走时,把铁炉留在了栖霞院,肖瑶一直想找工匠给自己做一个铁炉,后来发现这里到处都堆的锯末,灵光一闪想起了姥爷家的锯末炉子,于是画了样子让秋生找工匠去做,做好一个,肖瑶还让秋生按她写的方法试着点着用用,结果秋生说很好用,肖瑶就让秋生给店铺留了四个,其余全部送回农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