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古有谤木(1 / 2)

加入书签

陶潜引领众人步入客厅,又亲手奉上茶水,刚坐下来就一脸急切地望着卫朔。

如此一来,卫朔不由尴尬地摸摸鼻子,发出几声苦笑。

“原本想着先坐下来喝口茶水,朔再与元亮先生细说详情,不料先生竟一刻也等不得。”

“大都护莫怪在下唐突,实在是不把此事讲明白了,潜心难安啊。”

卫朔微微颔首,以示理解,遂不再藏着掖着。

“元亮先生,据闻你二十岁时就已出仕为官,断断续续在官场上呆了近八年,想必对官场了解很深?”

“确如大都护所言,在下常年混迹于官场底层,十分清楚各种官场陋习。”

“敢问元亮先生,以你之见,何种陋习扰民最大?”

“非贪赃枉法莫属!”

不知想到了什么,他情绪忽然激动起来,起身在大厅内来回踱步。

也不知过了多久,陶潜才渐渐平复下来,眼神飘向远方,一段往事娓娓道来。

“那年我才二十出头,刚刚出来做官,年轻气盛,一心想成为替民做主的好官。”

“正好当时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妪到官府告状,告当地大族李家巧取豪夺。”

“案情其实很简单,李家看上了老妪家田产,结果不但只给一点钱,还带一帮人强占了老妪家田产。”

“老妪一家上前阻拦,谁知李家仗着人多势众,将其儿子、丈夫打了个半死,唯有老妪侥幸存活。”

“案件是非本曲直分明,谁知到了官府手中,只因主审官接受了李家钱财贿赂,结果是非不分,硬生生污蔑老妪攀诬大族李家。”

“最终老妪气愤不过,一头撞死在县府门前。”

“那一幕在下终身难忘,也时时刻刻提醒我,当官一定要为民做主。”

听陶潜讲述过往事,卫朔忍不住叹息一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啊。”

“古往今来,贪官污吏乃天下最大毒瘤,英明如秦皇汉武也无法根除此顽疾。”

这时,旁边宋繇也插言道:“古往今来,治国之道,首在治吏,然刷新吏治又何其难也?”

“自古以来,治吏最狠者,非战国齐威王莫属!”

“当年为整顿齐国吏治,齐威王不惜当众烹杀贪官污吏。”

“结果呢?即便齐威王连续烹杀十五名亲信侍臣、十三名朝臣与地方官员,也不过维持齐国吏治清明一时,没过多久下面人依旧是贪赃枉法。”

“可见,靠杀戮、严刑峻法无法根治吏治。”

“难不成就没法治得了这群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陶潜似有满腔悲愤,无处宣泄。

“不,元亮先生务忧,吏治虽是顽疾,却也不是不能根治。”

“正如体业所言,严刑峻法只能收一时之效,想让官场清明,唯有从制度上下手。”

后世朱元璋杀贪官杀得还少吗?结果呢?不照样没用!

刚刚宋繇说齐威王是有史以来治贪官最狠者,那是因为他不曾听说过明太祖大名。

在古代历朝历代,对贪污官员的打击力度来看,朱元璋绝对是最狠的。

不但对贪污官员采取剥皮抽筋等极刑,而且在位期间更是杀了难以计数的贪官。

与他相比,齐威王杀那点儿人,连根毛都算不上。

但是,即便朱元璋杀再多贪官,其效果微乎其微。

贪官们仍前赴后继的进行贪污,而且越杀越多!

于是现代很多人把一切归咎于朱元璋太抠,给官员俸禄太低。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朱元璋把官员当牛做马,不但不给大家吃香的喝辣的,甚至连草不给吃。

没得办法,为了不被饿死,大家只好靠贪污来过活。

甚至,有的人还拿海瑞吃不起肉来证明这一观点。

那么大明朝官员俸禄是不是真的很低?低得官员只能靠贪污来养活自己?

其实大明朝官员俸禄低不低,要看什么年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