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巨贪官员之和珅(1 / 2)

加入书签

“雍正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张廷玉自认为雍正相中他,并对他赋予厚望。一是他学问优长,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胤禛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而且刚刚登基那一年就特旨授张廷玉为礼部尚书,让他跻身于枢臣之列。”

王语凡马上就回答了出来,而且非常的详细。

嗓音还是很沙哑。

让大家都在为他的表现而惊叹着。

而段正的心中此时有着不屑,有着不值,也有着和大家一样的惊叹。

但是更多的却是震撼。

王语凡这是要拼命给自己的队友创造机会啊。

“请问,张廷玉在公元1728年晋升为什么职务?”

想了半天才问出这么个问题来。

就可以看出现在王语凡已经疲惫到什么程度了。

“在公元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雍正嘉奖他,加为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十月,任四朝国史总裁官。而且清廷在西北对蒙古准噶尔部大举用兵。由于两路大将军用兵失机,准部叛兵屡扰边境。雍正帝心情焦劳,频繁指授方略。张廷玉就一直等着不敢走,陪着雍正帝一起加班。在公元1728年,张廷玉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

有些于心不忍的段正最后选择了陪着王语凡一起发疯。

回答出来不少附带的答案。

“段皇爷,你回答的有点太多了,而且有好多不必要的答案啊,明明问的是公元1728年的事,你总是说着公元1723年的事情做什么?”

就算是在这种时候,王语凡还不忘了调侃。

实在是个作死小能手。

“请问,公元1735年,雍正的遗诏中让张廷玉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段正觉得自己也是多余给王语凡这么大的同情。

干脆就问出来问题之后不理会王语凡了。

“雍正在临终前交代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请问,公元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担任什么职务?”

王语凡现在开始加速了,看样子也是要做最后的放手一搏了。

“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帝还总是将他留京总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

段正觉得还是稍微给王语凡留一点机会好了。

虽说他知道王语凡这个家伙也未必知他这个人情。

但是总想要做一些什么。

“请问,张廷玉因为什么原因而让乾隆不满,削去了他伯爵的爵位?”

但是问问题的时候当然是要往难出来问。

这样才显得自己并不是怕了这个王某某人。

段正还真的是煞费苦心。

这一次王语凡果真没有回答出来。

让段正拿走了优先权。

这是一点意外都没有的事情。

“我认为,张廷玉在政治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比如说他坚决摒除请托行贿之风,并严惩了奸胥滑吏并顶住各方压力严惩了吏部舞文弄法的蠧吏,这就是一大优点。把奏折制度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之后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题本由此成为官样文章,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他作为汉人,却成了满人的奴才。”

王语凡只有这一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