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人出九幽水底(改)(1 / 2)
这李续宜和他的哥哥李续宾一样,都是师从作为湘军创建人之一的罗泽南。
而罗泽南是名闻遐迩的书生统兵。
在历史上,李续宜实际上所立的战功,比他的兄长李续宾一点都不少,但是远远不如其兄长出名,这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正如他们同时代的人指出的那样,二人的特长有所不同。
李续宾的特长是精于战斗,所以打起仗来,多有冲锋陷阵、杀敌制胜的明显战绩。
而李续宜的特长是战略,能够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让敌人难逃被安排好的结局,让战斗按着既定方向发展,才使得精于战斗的李续宾取得期望的胜利。
但是,这些最关键的层面,表面上是看不如出来的,论功行赏也是按最后的效果来的,而不是按胜利之前的那些步骤和准备。
因此,这弟兄二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今天,李续宜能出现在这里,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谋划中的一个结果。
他现在的隶属关系属于湘军,而湘军里有他的恩师罗泽南不说,还有曾国藩这样的湘军创建者和绝对的统领者。
而湘军归湖广总督程矞采统领,负责两河决战战场的正南方向,对付天军南方兵团冯云山。
虽然程矞采统领的这个军团谋臣武将云集,但是文武兼长的却不多。
因此,当李续宜提出,派人占据八公山肥水一带战略要地的时候,虽然获得大家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可派。
最后,文武全才的李续宜一跃成为统兵大将。独立负责这一路军事行动。
他的全军人数达到了七万人之多。
其中有三万直接就是湘勇,另外二万是当地的豪绅武装,直接被他征调。统一部署。
各路大军的统一做法,就是把当地的豪绅武装征集在一起。按照他们的军事计划安排使用。
携皇上绝户令之威,没有人能够反抗。
今天,李续宜带人来到这里,首先就是要打通肥水和八公山之间的联系,把这个地带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他的命令一下,当地兵勇各行其意,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建造自己的营盘。
嫡系湘军,却完全不同。他们井然有序地按照训练出来的严格阵法安营扎寨。
这条阵法是明朝抗倭大将戚继光发明的,有了名称,叫做“鸳鸯阵”。
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
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人持狼筅,复次四人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
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
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
除了这个阵法配套的武器以外。每人还配置了一把“继光刀”,也称双手刀,就是双手握住。正面斩向敌人的长刀。
这种长刀的发明人也是戚继光,参照了当时倭寇使用的武士刀,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步战兵器。
继光刀的主要用途是大部队正面交锋时应用;在那样的场合,一切灵活机巧都没有用途,完全靠实打硬拼!
一刀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武功高人一等,当然是活命的首要保障。
武功不相上下,武器高人一等,也是胜算在握。
武功和武器势均力敌。则全靠临场发挥。
武功和武器有一样难以匹敌的,基本上必败无疑。
当然事无绝对。哪怕武功武器全都占上风,如果粗心大意。轻敌无备,也还会败。
因为战场上轻敌,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只要存心自杀,什么地方都可以实现目的的。
而这继光刀,起码可以算作这些湘勇武器上的优势。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个稍微注意军事策略的人,都会熟悉无比,因为这里包含了一个极端可笑的自欺欺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等于零。
说的是东晋和五胡十六国的前秦对抗的故事。
这个故事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上面。
国王符坚和统兵大将符融侵略东晋,到了肥水一线,符坚与苻融登城观望东晋部队。
观望良久,只见东晋的部队,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一边说,一边脸色大变。
这两个人见到东晋部队会害怕吗?
且不说他们带领几十万大军,单说这哥儿俩,一个是篡位上岗的,一个专门打仗,又都是胡人中的佼佼者,怎么会看到几万人就害怕?
篡国称王的符坚不管,单就是符融,已经非比寻常了。
史书谓符融博闻强识、体魄强健、精骑射、善使枪,且文学、玄学、武艺、政事等百般精通,更善断讼案与行政事。
这样的人中豪杰,说他们害怕显然就是胡掰了。
不管真假,反正这个故事被当成不辨真假、胆小怯懦标志来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