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房变化(1 / 2)

加入书签

行了礼,差不多就是时候吃午饭了。这一回是陈文蕙穿来之后头一次和陈家所有的人一起吃饭。真不愧是大户人家,规矩就是多,并不是像她想象的围着圆桌吃饭,而是和宫里的一样,各自有各自的几案。最上头是陈召南和老夫人的案子,是个花梨木的如意纹长案,上面已经摆放了许多珍品佳肴。他们的下首也是分为两排,依次是大房的夫妻两个坐一个案,二房夫妻坐一个案子,三房夫妻一个案子。这是左首,右首是嫡长孙陈文琪夫妻一个案子,其下是陈文昌和陈文盛一个案,文华文娟文蕙一个案子。这样,陈文蕙和自己的父母对坐。

白氏眼睛尖,一眼就看到自己女儿的头上多了一个红宝石的簪子,这个依稀是今天戴在老夫人李氏头上的。这个簪子是李氏常戴的,白氏见过多次的。这会儿出现在女儿的头上,说不得是李氏刚刚赏赐下来的了。说起来,白氏嫁到陈府十几年了,给老夫人贡献东西银钱是多了去了,可是得到的赏赐却是少的可怜。就是自己的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因为深的老太爷的喜爱,经常被赏赐笔墨纸砚,字帖,字画,古董之类的东西,可是女儿一来年纪小,二来多病,很少出现在人前,得到的赏赐就更少了。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经常得到祖父的赏赐,祖母的却是一次都没有。这一回,老夫人居然赏赐给文蕙这个簪子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个簪子可是老夫人日常喜爱戴的。这个簪子是赤金的,这还不说,最贵重的是做工,是内务府出品的,贵妃赐下的,上面用了精致的炸珠工艺,还有用金丝拉成很细的盘绕花纹,真是巧夺天工,这还不说了。上面镶嵌的三颗红宝石,都是品相最好的鸽血红,个个都有莲子大,耀眼生辉。

当日陈文蕙刚回来。拜见祖母的时候,还送给祖母那么多珍贵的锦缎,可是老夫人给的赏赐只是两个荷包,里面放了四个小小的梅花金锭子而已。真是小气。这一回却出手这么大方,真是不可思议。

白氏在这心里思量着。二夫人也在看着陈文蕙头上的红宝石簪子。二夫人掌家多年,对于自己婆婆的那点子家当早就清楚的很。白氏还有些不确定这个是不是老夫人日常戴着的那个红宝石簪子,二夫人则是很确定就是老夫人以前戴在头上的那个簪子。而且,她清楚的记得,今天祭祖的时候,老夫人还戴在头上。现在却出现在文蕙的头上,这不用说了,一定是老夫人刚刚赏给文蕙的。可是看看自己的两个庶出的女儿,无论是头上还是手上,都一点没变。可见,这个是单单赏给文蕙的。想到这里,二夫人的心里妒火中烧。本来,三房这次回来,官职高了,吃穿用度都是最上等的,比她这个陈府掌家人还要好。手里的银钱也多。昨天,是除夕,按照惯例,陈府都是要给下人赏赐的,她已经都发放下去了,就是三房带回来的那么多仆人也都按照花名册上的赏赐下去了。其实她本来是不想赏给三房的。毕竟是分出去了的。可是这个年三房可是拿出来二万两银子放到公中的,她怎么好意思不给三房的下人发放赏钱呢?可是人家三房的下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一点。因为他们三房另外还有赏赐发放。还比她发的多了几倍。她给下人们,普通婆子是发五百个大钱。这已经在京城中算是个上等的了,可是人家三房,普通婆子可是发的是二两银子。这还是普通人。那些贴身伺候的,更多了,还有管事,管家们听说都是赏赐的五十两银子。真是豪富啊。

这不是等于把二夫人的面子往地上踩吗?这还不说。昨儿个在宫里,文蕙居然是跟着丽川公主坐在第一席的,同样是表姐妹,丽川公主愿意带着文蕙,却不带着二房的这两个庶出的文华,文娟。这不,文蕙昨天在宫里得了彩头,居然被封为县主,这不是又一下子把她们二房比下去了。

现在,同样是三个孙女拜年,连自己的姑母,老夫人李氏都是只给了文蕙首饰,二房的两个一点都无,真是气人。

文蕙对于这些一无所知。她只是百无聊赖的吃着这一顿饭。大户人家讲究食不言,所以吃饭的时候是不说话的。而且,这陈宅的食物虽然是精美,用料是珍贵,可是烹饪方法上差的远了。文蕙的嘴巴早就被养叼了,怎么能吃的香呢。所以,文蕙草草的吃了一点就不吃了。再往同坐的姐姐们那里看一眼,发现她们吃的也不多,心想,可能是她们也不喜欢吃这些食物吧。

哪里想到,这大户人家的姑娘们吃饭,是不能吃太饱的,尤其是当着亲戚的面吃,更是要吃少少一点,这才能彰显贵气。

一顿饭很快就吃完了。吃完之后,有仆人送上来茶水漱口,然后是丫鬟拿了澡豆来洗手,然后,女眷们退到隔壁的小耳房里,依次补了一下妆,再到花厅前坐着,这个时候,花厅里的菜肴已经撤下去了,摆放着一些茶水。

每年的这个时候,陈召南都会说一下总结,今年也不例外:“承蒙天恩,我们陈家去年都很顺利。特别是三房远恒一家子,不但回到了京城,文俊兄妹还在海外弄了一片基业,现在我们陈家上有贵妃娘娘照应,底下有二品官,一品官,四品官,一门兴旺。希望新的一年还要继续努力,多多回报圣恩,为国效力。”

大家都齐声应诺。

陈召南又说:“明天是远如,远芳她们回娘家探望的日子,老二家的,你都准备好了没有啊?”

二夫人忙起身,躬身回答:“媳妇都准备好了,二姑奶奶,三姑奶奶的住所都打扫好了,饭菜也已经定下了。”

陈召南点点头说:“按照礼仪,是要兄弟们去接的,这样吧,今年老三也在家,就让老大去接远如,老三去接远芳,老二留在家里照应着,准备停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