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书生与军卒(1 / 2)
相较于中原,草原虽然地势广袤,相对平坦,但也绝非一片通途。山峦、水泡、树林、谷地丘陵更因为地势和缓而倍显神秘,一个从未到过草原的中原人,在草原失去方向并不比在山地迷路罕见。
因为大战降临,古北口驻军增多,派遣出去的斥候当然也十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平常时候。增加的不仅是人数,还有探查距离,从三十里到五十里,再到八十里,在始终未能发现契丹大军的情况下,古北口守将将这个距离延展到了百里。
斥候游骑深入草原百里,基本上无异于自杀。
每逢战时,草原上的部族可以称得上人人皆兵,必要时候妇孺都能上阵厮杀——如果她们手中有刀箭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斥候哪怕是碰到狩猎放牧的草原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这是张载第一次到草原来。
哪怕是作为斥候游骑,需要时时保持冷静的观察、谨慎的举止,他也深为草原壮阔的景致所折服。一路上,他双眼中惊艳的目光一直不曾消散,胸中更有无限豪情,多次有吟诗作赋的冲动。
跟在他身旁的两名儒生,也都是这般反应。
临水作诗,登高而赋,观景记文,本就是书生意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习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就是如此得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然没有让古人专美于前的道理。
只可惜,游骑都头牛蛋始终板着一张死人脸,莫说不给他们停留的机会,连他们随意出声都不被允许。这让张载等人满肚子的锦绣文章,都只能在嘴里咀嚼几遍,又咽回肚子。
不能吟诗,实在是憋得很,比憋三急还难受,所以午时前有,骑队稍作休息,吃粮饮水的时候,张载就凑到牛蛋身边,问对方,他们要怎么寻觅契丹大军的踪迹。
众人进入草原已经不短时间,哪怕左右寻梭,直线前进距离也超过了八十里。
“草原人出征,必定驱赶大量牛羊群作为军粮,一支十万人的精骑,必然会有百万只以上的牛羊。如此大规模牲畜行动,怎么会不留下痕迹,就算契丹人有意清扫,只要我们敏锐些,总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牛蛋乜斜张载一眼,本不想跟对方说这些军中事,但想起临行前都指挥使的吩咐,也就只能耐着性子,冷言冷语的多说两句。
“找不到大军,还找不到牲畜粪便?只要找到他们,我们就能推断出契丹大军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甚至是他们的活动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