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闭幕(1 / 2)
很多女演员愿意冒着严寒,打扮清凉踩上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
原因很简单,柏林电影节再怎么衰落那也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从来都是有着忠实的簇拥者,也不乏媒体的关注。
有了关注度,就有了身价提升的机会。
如果表现的再好一点,就会有很多大牌的赞助商邀请站台。
所谓的站台就是品牌的一个考察期,如果效果不差,就会很快签下合约…
现如今,圈子里评价一个女演员的咖位,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基准:代言的数量还有代言的逼格!
能跟一线大牌合作就是逼格的体现!
当然,到了后世,这个标准变了,一线大牌更愿意跟流量明星合作,因为他们的带货能力…
不晓得万宝龙看上了俞姐姐哪一点,知性?
总之,柏林电影节期间,万宝龙已经邀请俞姐姐三次站台,估摸着成为代言人的时间快到了!
……
说起来有点悲哀,许辉为什么大张旗鼓从国内赶来,甚至连年都没有过好?
原因很简单,就是卖片!
《素媛》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国内根本卖不出票房!
许辉的想法能卖2000万就算是观众给面子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原时空,《素媛》的韩国票房仅仅只有两百多万观影人次,跟相同题材的《熔炉》比较起来差了两倍!
主要还是题材的限制还有现有观众的观影素质。
从根本上讲,《素媛》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摆明了不受欢迎!
尤其是好莱坞商业大片进驻国内市场之后,观众已经习惯了好莱坞式样的商业片,不愿意接受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教育…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更多的人看电影只为“娱乐”,面对稍稍深入的话题就顿感晦涩,直言“看不懂”也不愿意看,再加上此类影片有着独特的节奏和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的爆米花电影有着激烈的起承转合,这是文艺类型还有现实主义剧情片渐渐远离主流观众、票房惨淡的一大重要原因。
即使是2018年,很多人所说的口碑决定电影票房的时代,《嘉年华》的票房才2200万,如果不是恰好碰到了三色事件,估计票房会更少!
主题太多深刻,观众真的喜欢不起来!
《素媛》的题材跟《嘉年华》出奇一致,这样的电影要是能拿到高票房,除非电影院给足排片量…
这是不可能的!
院线排片的根本原则就是电影能赚钱!
许辉准备把《素媛》当成文艺院线的第一炮,但心里还是没底,毕竟现在是2013年,电影依旧是票房为王!
国内,无数的电影公司已经把《泰囧》当成案例分析,期望能找到这部小成本喜剧票房大卖的原因,一堆的电影人也纷纷学些徐光头,希望能Get到他的一点技能…
跟风,本身就是电影界的常态!
这种时候,许辉还有他的辉文天下逆市而行,开始宣传什么‘电影人应该有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别闹了!
很多文艺片,在国内票房方面突出的非常少,但通过出售海外版权,一样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利益。实际上,投资比较少的文艺片,商业诉求比例不能超出自己的投资,这才符合市场规律。
当然,很多拍了一辈子文艺片的大师,他们的说法很有趣:‘如果拍电影是为了自己赚钱,那这个世界就没什么发展了。我的生活很简单,也不是那么需要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