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成立加工作坊(2 / 2)

加入书签

苏瑞寅看着蒋小鱼这般紧张着他,心里犹如吃了蜜糖,“手腕。”

蒋小鱼“啊”了一声,一把松开紧抓着他的手,看到那袖子上沁出的点点血迹,她只觉得头嗡叫的厉害。

“你怎么那么傻!”掀起衣袖,下边包扎着的布巾上已经因为她的攥握而透出了斑斑血迹,她的泪倏地便滚落下来,“疼不疼?”

他摇头,“傻丫头,看到了你就一点儿不疼了。”

傍晚的时候,蒋小鱼拿出几个抱枕和玩偶成品,二丫和小虎子眼睛顿时便亮了。

“大姐姐,这是什么好玩的东西,真好看!”二丫抱着一只加菲猫,问道。

蒋小鱼见小娃娃们果然喜欢这些玩意儿,就知道自己这条赚钱的路子是对的,如今在行宫还要待上多日,正好可以先在丰镇做下试验,若是好的话,等回到京城可以大规模加工,当然这种东西只能出新,隔一段时间仿制品势必会满天飞,毕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春婶看着这些小玩意,顿时便明白了蒋小鱼所说的私心便是指这些,拿起一个玩偶反复看了看,“这东西咱们这些妇人的确可以做出来,只是若没有图样,只怕不成。”

蒋小鱼没想到春婶这么快就猜到了她的用意,于是又自袖中取出那些图样,“春婶,你去把那些妇人给叫来,研究一下这东西能不能大批量生产,你们做活,至于布料和棉花这些,我来提供,加工费是你们以前绣一方帕子的三倍怎么样?”

春婶一愣,“这不成。”

蒋小鱼皱眉,“三倍还低?那出四倍吧,这是我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了。”

春婶知她误会了,赶紧摇手,“不不不,您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三倍太高了,这东西毕竟是新奇的玩意儿,若是旁人无法接受,您岂不是要赔了么。”

蒋小鱼刚要说话,只见正坐在一边神情专注的看着蒋小鱼的苏瑞寅淡淡启唇,“这些你们无需担忧,赚了算小鱼儿的,赔了算忠义王府的,横竖你们只管用心去做就是了。”

春婶一听,心里有了数,这是忠义王在哄未来王妃开心,赚了赔了都没关系,于是乐呵呵的便去挨家挨户叫那些妇人了。

妇人们一听蒋小鱼带来了新奇的玩意,均是放下手头的活计拿着针线筐来到春婶家,蒋小鱼数了数,有十几个人之多,满意的点了点头,“每人选用数块碎布,随意拼接,再绣个简单的花样,最后将布条剪成喜欢的图样,缝合,做一个最简单的荷包出来。”

大家彼此对视一眼,虽然翠娥的事已经让大家信服了蒋小鱼,可是这上来就让她们缝荷包,众人还是觉得有些新奇。

蒋小鱼弯眉笑笑,这手工活自然要看手工了,若是针线活不好,那就只能做往里填充棉花的活了。

来回走了两步,蒋小鱼便拿着早已画好的木盒图样去找二柱和二柱爹了,之所以找他俩,是因为听说二柱爹和二柱曾经做过木匠活,这简单的首饰盒应该难不住他们。

二柱爹本来就是急火攻心,翠娥的事情解决了,病也就好了大半。认真的看了图样,又与二柱反复研究了一下,这才跟蒋小鱼道:“王妃,这小木盒咱们能做,您大概需要多少?”

蒋小鱼想了想,“先做二十个吧,加工费一个盒子二十文如何?”

二柱爹摆手,“不成不成,您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就是白做也是应该的。”

蒋小鱼莞尔一笑,“一码归一码,就这么定了。”

苏瑞寅坐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看着神采奕奕的蒋小鱼,对身后的曾黎道:“曾黎,你现在知道本王为何只对她一人动心了吧?”

曾黎抓了抓头,“属下早就已经知道了,王妃实乃奇女子。”

苏瑞寅勾起半边嘴角,“想来那些妇人也应该缝完了,咱们去瞧瞧。”

蒋小鱼与二柱爹他们谈完了,便进了屋里,缓步自每个妇人面前走过,看着她们做活,然后笑道:“都停下吧。”

妇人们一听顿时便急了,有人紧着再多缝两针,有人则一脸不满的对蒋小鱼道:“王妃,咱们这还没绣完呢,您怎么就叫停了呢。”

蒋小鱼淡淡一笑,“这样才能看出你们适合做哪部分啊!就比如说春婶的绣工并不算最好,但是手头快,针脚平整,最适合做缝合拼接的活计;再比如说江嫂绣工极好,虽然说手头并不快,不过这样可以绣抱枕上的图案或者在玩偶身上绣花纹;还比如说,甜儿和柳儿,配色很赞,她二人完全可以胜任配色的工序。”

她在每人面前缓步走过时,早已经通过她们手中未完成的荷包看出了她们最擅长的是什么,然后在心中将每个妇人可以胜任哪道工序快速做了分工。

妇人们对她可说是心服口服了,春婶道:“这些布料什么的,咱们这还有一些,不如就先用咱们的,咱们试试如何?”

此言正中蒋小鱼下怀,春婶让二丫找出了布料,众人便按着蒋小鱼所分配的,配色的配色,剪裁的剪裁,缝头的缝头,在身上绣花的绣花……顿时春婶家犹如一个小型的加工作坊,众人有条不紊的做着手中的活计,不到半个时辰,竟然就做出了三个最简单的哆啦A梦,只要填上棉花,再缝合,便彻底完工了。

甜儿赞道:“这么做工还真是快呢。”

众人纷纷附和,蒋小鱼敛下脸上的笑意,“咱们现在可说是柳树村的小小作坊,只是我有一条规定,你们谁若是私自做这些去镇上兜售,可是要有牢狱之灾的。”

她这话绝非吓唬人,苏瑞寅已经答应她会给她以“莫白”的名字求个知识产权专利证书,有了这个,谁若是仿制,她便可以去当地的县衙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