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灵武登基与借兵(1 / 2)

加入书签

李飞带着两万铁骑,先是送唐玄宗和杨贵妃走凤翔府,而后南下进入汉中。

从凤翔以及汉中又抽调了一些人,唐玄宗和杨贵妃身边已经有三千多人了,进入蜀地应没有什么困难,李飞便打算辞别唐玄宗和杨贵妃。

“陛下,趁着武关还在朝廷手中,臣准备率领安东铁骑出武关,先解南阳之围,再解睢阳之围,届时江陵与淮南,江南兵马便可北上夹击洛阳。”

唐玄宗点了点头,同意李飞的策略。

另外,唐玄宗加封李飞为辅国大将军,还给了李飞节制河南道兵马的权利。

不管唐玄宗心里是怎么想李飞,对李飞不满的,只要李飞还愿意帮助大唐平叛,唐玄宗便不逊色拉拢李飞,给予李飞一些好处。

当然,唐玄宗也防着李飞,辅国大将军看似荣耀,但不过虚职罢了。而节制河南道兵马,也同样是虚的,毕竟河南道节度使已经战死,唐玄宗真信任李飞,就应该是兼领河南道节度使了,而不仅仅只是能节制河南道兵马。

不过,李飞并不在意这些,他能理解唐玄宗对他的防备,更加不会点破出来。

辞别唐玄宗和干娘杨贵妃之后,李飞便带着两万安东铁骑向东驰骋。

天宝十五年,七月七日,李飞率安东铁骑到达武关,准备休整一番后才东出去解南阳之围。

与此同时,反军兵临长安城下,京兆尹崔光远打开长安城门,向反军请降,长安城正式陷落。

攻占长安城之后,安禄山又命麾下大将孙孝哲横扫关中。

随着长安城和关中皆被安禄山攻占,太子和唐玄宗逃亡,本来又已经极好的形势,瞬间又恶化了下去,各地军心动荡,百姓也人心惶惶,充满了对未来的悲观。

相反,反军方面却士气大振,打得各路大唐军队节节溃败。

原先李光弼,郭子仪已经收复常山,并且攻入河北打得史思明,蔡希德二人惨败,正北上围攻博陵,直指安禄山老巢范阳幽州城。可就是这个时候,哥舒翰惨败,潼关失守,长安城与关中沦陷,太子与唐玄宗逃亡的消息传来,致使李光弼和郭子仪麾下军心动荡,兵将士气低落,反被反军在博陵城下击退,损失不小,不得已只能退回常山。随后又在常山遭遇史思明,蔡希德,以及范阳牛庭介联兵围攻,不得不又放弃常山退守河东。

值得一提的是,安禄山留守范阳幽州城的本是贾循,但贾循曾被李飞打得惨败,一万余幽州军被歼灭,因为害怕安禄山追究,便在当初颜杲卿常山起义的时候,准备也在幽州起义,可惜消息走漏,起义失败而全家被安禄山心腹牛庭介诛杀,安禄山重新任命了牛庭介守范阳幽州城。

逼退李光弼和郭子仪后,史思明,蔡希德,牛庭介兵分三路横扫河北,在魏州大败颜真卿大军,颜真卿不得不退守清河,整个河北除了清河,平原,博平三地之外,又全部沦陷了。

在河北形势又急剧恶化的时候,七月六日,太子李亨到达了灵武。

三日后,七月九日,李亨在禁军,朔方军,以及跟随他北上的官员的拥护下,在灵武设立简单仪式便登基称帝了,改元至德,遥尊进入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在灵武称帝,重新竖起了平叛的大旗,消息传出去后,各路大军的军心才又逐渐稳定了下来。

南面,唐玄宗刚刚进入蜀地,便听闻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的消息。

原本太子李亨这样未经过唐玄宗允许便私自登基称帝,与大逆不道没什么两样。

唐玄宗再沉默了老半天之后,好似真的已经心灰意冷了,觉得由太子扛起收复关中,两京,剿灭反贼恢复大唐江山的重任也好。

因为,唐玄宗出来后,不仅没有丝毫愤怒,反而当着众人以及李亨从灵武派来的使者的面,看似很高兴的哈哈大笑道:“太子顺应天道民意而登基,朕心甚慰,没什么好担心的。从即日起,改制书赦书座诰,上表上书一律称朕为太上皇,天下的军国要事,都先呈报给新皇帝做决定,再呈给朕了解即可,待收复长安,朕自当退居宫后,不参与任何国事政事。”

除了这么宣告以外,唐玄宗还让自己新任命的宰相韦见素,以及林思明等一些官员,拿着传国玉玺前往灵武交给太子,表示他真的放下了皇帝的权利,承认太子这个新皇帝的地位。

有了唐玄宗的态度,天下百姓以及各路平反大军,更加安定了,一切决策核心开始向灵武转移。

为了收复长安城和关中,新帝李亨下旨调安西四镇两万大军,陇右两万三千大军,以及身在河东的郭子仪带着朔方军主力汇聚灵武,河东仅剩李光弼独力支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