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黑山村股票事件(1 / 2)

加入书签

木厂每年产8千方木材,每方价格2000元,年产值1600万,成本600万,利润高达1000万。

黑山村四周密密麻麻全是森林,木材资源丰富,质量过硬,木厂才是最赚钱的聚宝盆。

渔塘没办法准确测算,面积大约两千亩的一个淡水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里面有什么鱼,数量和重量多少,全都是个未知数。

但是根据渔塘管理处的账本来看,这里基本上已经荒废了,可以重新养鱼,前提是投入巨资购买鱼苗,鱼食,改善鱼塘环境,更新捕鱼设备。

资产定价时,渔塘作价每亩三十块,实际上就是荒地使用权的价格,1500亩渔塘总价才四万五千,加上所有权增加一倍,就是九万,最终价格取整数,变成十万。

鱼塘里面可能有些鱼类,但是捕捞它们的成本,可能比鱼值更高,算进去只会拉低资产总价,所以干脆不算。

按照法律,一切土地都属于国家,但还是那句话,黑山村濒临极北国境线,只要不出问题,国家也不会跟村民争夺一个渔塘的所有权。

一百万渔塘股,平分十万块,每股才一毛,孙磊觉得这价格低得不敢相信,但是并没有反对。

黑山村民觉得,一毛一股的渔塘股,已经是超高价了,谁也没想过去承包鱼塘。

煤厂定价按照利润计算,每年400万,开采50年,就是2个亿,但是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时间太长产生的风险,总价缩水一半,变成一个亿,分摊到一百万煤股,每股一百元。

实际上,石大柱霸占煤厂后,开采十年,有五年亏本,两年持平,只有三年赚钱。

跟鱼塘股相反,孙磊觉得煤股定价太高,在国家层面,年产十万吨以下的煤矿都被关闭,即使没关之前,在陕晋等煤炭大省,年产六万吨的煤矿,报价大约是四千万块左右。

照此测算,黑山村的年产三万吨的小煤窑,顶了天值两千万块。

竹炭厂的资产定为一千八百万,每股十八元,木材厂的定价最高,竟然高达五个亿,每股定价五百块。

孙磊不由被黑山村民的胆大包天吓到了,不过站在他们的角度,理由却很充分,都是按照利润定价,经营五十年,然后平均分成一百万份,根本不考虑未来的五十年,厂子可能倒闭破产,国家可能会进行整顿。

以前没人管黑山村,不代表以后没人管,等黑山村发展壮大后,被纳入正常的管理体系,是大概率事件。

孙磊正是考虑到不能跟国家对抗,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才费尽心机,搞到合法的开荒证,发展起来的产业,才不会被莫名其妙的收归国有。

但是黑山村民,显然没有这个觉悟,尤其是木材厂的定价,他们只想到周围林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没有想到天然林木属于限制性资源,只考虑利润,不考虑成本,才有每年一千万的耀眼光环。

如果自行培育种植经济林,木材厂的利润至少下降八成,能有两百万,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孙磊感到有些苦恼,按照他的想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没有什么错,但是需要合理规划,不是涸泽而渔,而是要打造出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经济。

单纯的砍树卖木头,烧炭,挖煤,都是非常低级的利润,没有可持续性。

不过他也值得,要想改变村民的观念,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去捞,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只能在以后的时间里面,提升村民素质,接受先进的观念。

在此之前,村民先要活下去!

孙磊很理解山民为生存而奋斗的淳朴和倔强,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应该受到尊重。

股份定价也是一样,不管是高还是低,都是黑山村民三个月的心血,孙磊没理由反对,全部同意。

发放股份的那一天,人山人海,队伍从村公所门口排到老杨饺子馆,旁边一座崭新的三层小楼初具雏形,是杨斌的松花江狗肉店,正在进行装修。

四百万股份发下去,黑山村人人都发现,自己变成百万富翁了,但手头还是没有几个钱,感觉无比怪异。

孙磊却明白其中的道理,村民拥有的是资产,但是缺乏流动性,要变成现金,有一个变现的过程。

如果是在大城市,资产流动性好,变现容易,那是真正的百万富翁,黑山村流动性等同于无,要想变现极难,虽然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但对他们改善生活,短期内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要想让厂子开工,还得投入一笔钱。

孙磊获得总股份的三成,共一百二十万股,折算成股价分别是三万,三千万,五百四十万,一亿五千万,将近两个亿的资产,全部挂在小琴名下。

嫁进黑山村的媳妇有份,嫁出去的女儿没份,小琴作为黑山村的原住民,四种股份,每种各分得两千,股价合计一百二十多万,家里人多加起来,六七百万很正常,过千万的也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