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0(1 / 2)

加入书签

**命令发起攻击,并在望远镜里观察战斗情况。长沟北面有一块秃山高地,没有配备守军。日军一开始被打晕了,清醒过来之后,迅速组织反扑,派兵争夺秃山高地。高地如果被日军占领,我主攻团及师部就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幸好日军缺乏山地战经验,只派出了小股部队。**发现之后,立刻命令抢占高地。我两个营突破敌人火力,迅速冲过公路,刚刚抢上高地,鬼子也爬上来了,一阵短兵交锋,打退了鬼子。日军很快就掌握了高地在山地战中的重要性,连续派出部队抢攻,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直到战斗最后。

日军失去指挥后,就三人一组,背靠背,成三角形,各自为战,我十几个战士都打不垮。毙敌三人,我军也要付出同等代价。战士们嘴里喊着“缴枪不杀,优待俘虏”,鬼子却只管开枪,他们听不懂。卫生员去救助负伤的鬼子,被咬掉耳朵,被刺刀捅死,或牺牲于小鬼子的自杀手榴弹。**赶紧下令:“不放下枪,就彻底消灭!”敌人来了六架飞机,轰炸时,我军战斗队列开始涣散,防线出现松动。

阎锡山的部队果然没有来。如果他们出击,鬼子将被牢牢锁死在长沟里。单靠八路军是难以全歼鬼子的。**果断放弃全歼计划,没有四面包围敌人,而着重在公路东翼侧击,把鬼子截成几段,分割开来,能逃掉的让他逃,逃不掉的就彻底歼灭。

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我攻击部队把1000余鬼子封锁在五六千米长的沟底,全部歼灭。另3000鬼子,从我军预留的口子窜出,沿国民党防区,从西北方向逃回去了。

我军四个团(其中一个团做预备队)总兵力1.2万人(数字是我估算的,误差不会超过1000人),鬼子4000人,符合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主攻部队是第686团,3000人,被包围的鬼子是1000人,仍然符合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1.2万对4000,3:l,如果是对国民党,**有歼灭战的把握,现在是对鬼子,他不敢托大。放敌一条生路,作战就轻灵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至于被动。

查看地形时,**估计我军伤亡当在一二百人。战斗结果呢,毙敌1000余人,缴获颇多,我军伤亡1500人,团级干部三人,营级干部五人,代价不小,但振奋人心,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抗日胜利带来希望。

谨慎初战,先求不败,就是要考虑成败两种可能性:时机有利就做,不利就要保存力量,莫蛮干。花了不少时日才争取到处女创的时机。谨慎初战,先求不败,资金没有损失,保存着相当的力量,就能把生意继续下去,有经验了,自然能够赚钱。如果一战即败,赔个精光,只好收摊,靠重新打工还债,到再积累起创业条件时,忽忽数年过去了。生存下来,自然就有机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准备再搏一回的资金。至于怎么准备,可以像打仗,一定要留出一个预备队来。**把第688团留做预备队,总兵力四个团,投人战斗的实际是三个团。你也可以那样,留出预备金来,数量要足以保证再次生产。创业顺利,那是追加投入、扩大生产的资金;不顺,它能保证你再搏一次。

对处女创来说,留出预备金,争取再搏一次,是由失败转为成功的重要保证。第一次失败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创业项目本身没有问题,因为经验不足而失败,二是方向错误,选择了没有前途的、不可能成功的创业项目。前一种情形,坚持下去,成功即遥遥在望,因为你有预备金,能够再搏一把。若是第二种情形,撤吧,要果断,不至于输得一塌糊涂。

下面是一个白手创业者,净资产800万元。第一次创业失败,又帮别人做了两年半,二二次创业才成功。两次创业都是同一个行业。

“第一次搞砸了,败得很惨,就不说了。第二次我留出了一笔钱,没有动它。第一个产品上市,反映平平。幸好我有预备金,迅速推出第二个产品,卖的很不错。以后也有一些失败,因为有钱了,就不怕它,推第二个产品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犹豫:如果又不成,该怎么办?就反复计算,想找到最合适的生产数量。不要看我帮别人做了几年,有的东西还是不懂,就反复问工厂,可能把老板都问烦了,但我不在意,因为他要从我身上赚钱。最终我决定加工3000件,卖掉20Xt,就可以保本。第一个产品就是加工多了,没有独立做事的经验,吃了点亏。第二个产品总共卖了3.8万件,闯过了第一关。第一次失败让我变得小心谨慎了,很保守,不一定适合别人,仅供参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