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1 / 2)
作为生物学界数得上的科研期刊《微生物》的效率很高,不到两个星期,回函就到了李铮手里。
“亲爱的李铮先生,感谢您的投稿,您的论文《论催化剂在药物制造中的作用》已通过审核,将在1983年1月刊发布。”落款是《微生物》期刊现任负责人,同时也是全球生物界大牛之一的汉森.道尔。
和期刊回函一起到的还有戴维,风尘仆仆的戴维刚进门就给了李铮一个大大的拥抱。
“噢,我亲爱的李,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知道你在香江后,我时时刻刻都想回来见你,只是瑞士那边太忙了,才一直拖延到了现在。”戴维蔚蓝色的眼睛里写满了真诚,若不是李铮认识他太久,还真就信他了。
戴维会回来在李铮的意料之中,但他回来得这么快,恐怕是因为这篇催化剂的论文吧。
制药公司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是新药,而新药的诞生和生物学界的研究息息相关。因此向来代表着生物学界研究最前沿的权威期刊,就成了制药公司最关注的东西。
全球所有的制药公司,都有一个部门专门做这项工作。第一梯队搜寻生物期刊里有价值的论文,并将其递给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对第一梯队提交的每一篇论文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对其价值作初步分析;第三梯队重复研究论文,并结合第二梯队报告将所有论文按可变现价值排序。
这三梯队每一梯队都包括了十个以上的生物小组,而这些人无不是全球一等学府出来的生物学精英。
被他们认可价值的论文,将第一时间送到制药公司负责人的手中,随后世界上最优秀的交际家们就开始了游说工作,或金钱或名望抑或是其他的,他们会给予论文主人任何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以期望将论文主人的研究掌握在他们手中,并进一步转化成生产力。
虽然但诺丁催化剂的论文明年一月份才会正式发表,但李铮相信这份论文早在通过审核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放在了这些无孔不入的制药公司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微生物》的信件接收和审核都是有记录的,这些都可以成为专利申请的证据。所以哪家制药公司能够率先说服论文主人给予专利授权,哪家就获得了优势。
“李,你的专利申请我已经递交上去了,相信专利文件很快就会下来。还有,你华国的身份证明在香江恐怕不是很好用,需要我帮你重新办个身份吗?”戴维一脸殷切地说道。
李铮似笑非笑地看了戴维一眼,“不必了,香江的居住许可证,我自己会搞定。”拿到《微生物》回函的李铮自然有底气说这个话。
微生物作为生物学界的权威期刊之一,在其上面发表论文,已经能代表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香江政府不会拒绝一个在生物学上有极高造诣的学者在香江定居。
若是让戴维去办了这个身份证明,在外人眼里,他恐怕就要和罗氏绑在一起了,诺华、瑞辉等也会有一定顾忌,这可不利于他坐地起价。
戴维看着李铮了然的目光,干笑两声,“哦,亲爱的李,我是真心想帮你。当然,如果你想自己去办,我也不会止。如果需要帮忙的,你尽管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你要记住这一点。”
时间倒退到两天前
戴维满脸胡茬、双目无神地坐在书房里,这几日,他看了国际报纸中几乎所有的关于华国的报道,这个刚刚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国家实在太过神秘。华国曾经辉煌过,但现在的它贫穷、落后,还有不一样的社会制度。戴维不知道这样一个国家要富裕起来形成他们所需要的市场究竟要多少时间,二十年?三十年?抑或是五十年?
他现在三十二岁,或许等到华国市场形成的时候,他就要退休了。这样的话,他的付出将成为下一个接班人的嫁衣,这是戴维所不能接受的。
罗氏总部某部门的副部长,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岗位,但戴维知道,这个岗位最终的结局有两个,一、在副部长的位置上养老;二、再升一级,升为正部,运气好的或许还能往上走,但他们永远只能排在那些分区执行总裁的屁股后面。
而戴维的梦想是,成为某个重要分区的执行总裁,随后坐上罗伯特先生的那个位置。罗氏现在最重要的两个分区,欧洲和北美,欧洲的负责人是罗伯特先生的心腹,能力十分出色,在他的带领下,罗氏在欧洲的市场占有量曾一度跻身前三。北美的负责人是罗氏某位大股东的亲属,能力也不错。
所以在遇见李铮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了,退而求其次罗氏总部便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但是李铮那句“十亿的市场”让戴维发现,或许他还有机会。如果这个“十亿市场”在他手里诞生,他将成为一个传奇,不仅仅是罗氏,而是整个行业的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