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背离(1 / 2)
摘:
我属于这样一类人,总是处在所属群体的边缘,不仅看到了自己所属的群体,而且还看到了群体周围的那片广阔的空间。——佩索阿《不安之书》
记:
经常听人们讲“格局”两个字,我觉得这段话应该是对“格局”这两个字非常好的诠释了。我们不能脱离我们所属的群体,但我们也不能仅着眼于我们所属的群体。
人类是群居的物种,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脱离群体。我们脱离了野蛮的生活状态,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东西都是群体的力量所产生的。我们需要吃肉,我们离不开牧民;我们需要蔬菜,我们离不开农民;我们需要衣服,我们离不开商人;我们的生活最基础的方式就是群体,从生命本源来说我们不能脱离群体。
从思想层面来看,我们亦不能脱离群体。思想的来源在于传承和发展,这也同样适用于科学技术层面。从来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更没有生而全知的人,不论是歌德、尼采还是牛顿和爱因斯坦,都秉承着传承与发展的规则。思想和科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群体是思想和科技的客观载体,脱离了群体的思想和科技就是不存在的,毕竟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既然不能脱离群体,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在群体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每个群体都有其群体特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集体性”,大到一个物种,小到一个家庭,都会形成一套适应于大部分成员的“集体性”,生活在群体中,难免会受到这种“集体性”的影响,久之就会取代“个性”,把一个人改造成一个“社会人”。所有人都在不曾察觉的情况下受到了这种改变,有好有坏的被改变了。这取决于所处的群体特性。
为了避免被无意识的改变,一个清晰的头脑是必须的。再一场风暴中,中心位置是风力最强的地方,同样群体中心也是“集体性”最强的地方。我们身处中心时,必须把脑子放在风暴的边缘地区,这样才做到“清醒”。经常看到有人总结“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例如合理利用时间、热爱学习等等,但我想尽量避免身处风暴中心应该非常重要的一点。成功如巴菲特也说:“别人退时候,我前进;别人前进时候,我撤退。”身处中心必然很难做到这一点,把脑子放在风暴边缘,身体也尽量避免处在风暴中心。
在边缘地方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所属群体以外的广阔空间。这也是“格局”两字的核心,看身边很容易,看身外却不容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