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哭师(2 / 2)

加入书签

春秋时期,赵括之母听说赵王要让她儿子赵括带兵作战,立刻上书劝谏说,不能让赵扩担任大将。

赵王不听,扩母便上殿对赵王说:“将来他如果闯下大祸,求大王别怪罪于我。”

赵佶怎么会不明白蔡京这是怕蔡攸出征失败连累他?

其实,赵佶也知道蔡攸并不是将帅之才,但用蔡攸秘密做监军,赵佶估计蔡攸还是能够胜任的。

但赵佶不能将此事告诉蔡京,所以只是一笑了之。

伺候了赵佶几十年的蔡京,见此,心知再说甚么都已经没用了,便主动告退。

回到家中,蔡京作诗一首:

老懒身心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深念,三伏征途曷少休。目送旌旗如昨梦,心存关塞起新愁。缁衣堂上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赵佶听说了这首诗之后,让内侍将蔡京请来。

蔡京接到圣旨后很是纳闷,他猜不出赵佶要对他说什么?

但蔡京隐隐猜测,很可能跟出兵北伐收复燕京有关。

对于收复燕京,蔡京以前是支持的,甚至还很积极。

可是后来蔡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蔡京已经察觉到了大宋军政的腐败不堪,进而担心,如果此时发生战争,胜败难说。

在这基础之上,蔡京曾多次劝赵佶放弃收复燕京之梦。

但赵佶不以为然,而且赵佶觉得,蔡京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已经没有一个宰相的气魄,所以才令蔡京致仕,让年轻有干劲的王黼接班。

蔡京来了之后,赵佶道:“当年太师一再劝朕收复青唐,结果一出兵就把青唐给收复了,现在太师怎么变得缩手缩脚?”

蔡京道:“不是老臣变得胆小,而是形势不同,如果当年也是今天这样的形势,老臣也不会主张收复青唐的。”

听了这话,赵佶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道:“你写给蔡副宣抚的送别诗,朕已看过。朕以为,“三伏征途”不如改为“六月王师”,你以为怎样?”

得说,赵佶的涵养真不错。

要知道,蔡京这首诗可是有非常强的反战之意。

可赵佶并没有怪罪蔡京,至少表面上没有怪罪蔡京,还帮蔡京改了诗。

蔡京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

回家之后,蔡京的心情很沉重,边在庭院里走来走去,边泪眼婆娑。

这时,蔡京最喜欢的一个名叫小桃红的歌姬跑过来,搀着蔡京的胳膊,问:“太师,您这是怎么啦?”

蔡京停住脚步,然后仰望天空,说道:“吾在哭师。”

哭师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秦国老臣蹇叔。

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要出兵进攻郑国,蹇叔预料秦军将一去不回,于是哭送秦军,结果秦军果然在崤山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