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1 / 2)

加入书签

崇祯二十年七月,明廷首置留守司。

永平陵园留守司,是全国两京十三省境内第一处率先兴建的陵园留守司,不隶永平府,直隶顺天府及五军都督府。

所谓永平陵园留守司,顾名思义,主要是负责永平府所有陵园的承建、维护工作。

这第一处设立的留守司衙门位于山海关城以东二里,第一批的留守人员有两百余人,这里既是如今朝廷收复山海关之战的战场,又是日后永平留守司的总署所在之处。

崇祯皇帝设置一名曾在山海关战争中失去右臂的老兵千总为正留守,众人推举另外两人分别任左右副留守,这三人同时也是永平府所有日后陵园留守司的总责者。

崇祯皇帝已经打定主意,将留守司这种事尽快摊派到整个京畿,继而便是向山东、山西,江南等处推广。

回京之后,京师也将成立京师留守司衙门,总责全国上下各处陵园的防护和新建工作,尽快形成一整套的陵园留守制度。

当然,这种制度并非单一,需要各种福利、选拔、任职及官位品阶方面的规定,这些事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去想,这都是内阁和六部的工作。

崇祯皇帝需要做的,只是在他们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当然,若是对他们的结果不甚满意,全盘否定自己从头再设也是未尝不可。

本处留守司的增置还只是小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项日后炙手可热的差事,如今也并没有多少人去争抢,因为此时他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两件事上。

一是战后附近均需物资的收缴,因为战场过大,许多人都可以趁机藏掖一些小玩意儿,这些小玩意儿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极其珍贵的。

这种事崇祯皇帝和下面的督抚大臣,以及那些各处的总兵将帅们全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战士们肯为国朝舍生忘死的厮杀,战后拿一点东西犒劳自己和家人,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去阻止。

不过崇祯心里也有了个想法,回京之后要尽快对此事规定出一套军法,墨以成规,以免日后助长此风。

大家所关注的第二件事,便是战后的叙功升授事宜。

众所周知,自崇祯十七年以来,国朝每场战后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叙功和升赏授官,规模大一些的战斗,更是会举行浩大的升授典礼,亦如去年持续了许久的平定诸藩战役。

这种既有牌面又有实际惠利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上下各州府县的三军将士耳中,至今更是快几乎成了全体将士为之拼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显而易见提高战斗力的好处以外,一个弊端至今也已显露出来,那就是距京师比较偏远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将士瞒报、夸报和杀良冒功的事。

这就需要兵部和户部的整体协调,幸运的是,大明如今的兵部尚书朱大典和户部尚书倪元璐,都是为此事殚精竭虑,任事求实之人。

熟知历史上这两人各自能耐的崇祯皇帝,对他们也是极为放心,至于对那些犯事将官的惩处,崇祯皇帝也不再和历史上那位一样,是该怎么惩处就怎么惩处。

在崇祯看来,除却实际控制下的山东、山西和京畿等处以外,如今许多地方多只是遥奉朝廷名义,实际却根本不听指挥。

趁早和他们断了关系也好,省得这些无德军将用官军名义到处兴风作浪。

此时自己手中并非无兵,就算逼反了这些人,早晚也都是可以剿灭的,再者说了,下面将士谁又愿意跟着他们去为了这事造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