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缺人(1 / 2)

加入书签

原本洪锡铭身前的大红人,经常往省里跑、这段时间非常高调的通城市常务副市长卢丁逸并没有出现在这一届通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当中,而是调任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副厅长。虽然还是副厅级干部,但是从省里重点发展地市的常务副市长,到普通的副厅长,这中间本身就有一定的落差。而且现在中央要进行机构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石油化学工业厅也是公认的最可能被调整的部门之一,一旦石油化学工业厅与别的厅合并,作为排名并不靠前的副厅长,很可能被直接调整掉。

在书记会上,并没有人提及通城市最近两起抢项目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卢丁逸被调整,就是在为这件事承担责任。

书记会上通过以后,紧接着第二天的常委会议上正式做出对通城市委市政府班子的调整决定,尤正廷不再担任通城市委书记的职务,提名为省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副省级;原本很有希望接替尤正廷担任通城市委书记的闵博文受到这两次恶意争抢项目事件的牵连,并没有能够顺利上位,洪锡铭提名省政府秘书长程化言回通城担任通城市委书记,闵博文继续留任通城市长。

︽≡

程化言作为原通城市副市长,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两年以后再度回到通城,成为通城市一把手,而通城市班子的很多成员都曾经是他的老领导。对此,有人担心程化言压不住局面,容易造成班子矛盾,不过由于省长洪锡铭力挺,并得到省委一把手王虹锋的支持,这个任命还是得到了顺利通过。

其实。洪锡铭原本也没有打算采用这个看似比较激进的方案,按照他的计划,尤正廷退居二线以后,闵博文、卢丁逸依次递进,分别成为通城市的一二把手,从而可以确保他对通城市的控制。便于贯彻执行他的通城战略。

但是没想到闵博文、卢丁逸这两个人不争气,通城市那么好的条件,他们在招商引资方面竟然做不过海州,而且是在通城市最具优势的造船业上。这让洪锡铭非常不满,那时候就已经动了要重新考虑这个调整方案的念头。

随后又爆出通城地区为了争抢韩国大宙集团和美国唐盛集团合资的已经确定要到海州地区落户整船制造项目,在韩国恶意诋毁海州形象的言论,事情最后闹到让大宙集团和唐盛集团向华夏驻韩大使馆发函求证,甚至连连外交部、外经贸等相关领导都惊动了。卢丁逸在事情发生以后,只是一味推诿狡辩。丝毫没有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想法,这些事情都让洪锡铭非常恼火,最后决定将闵博文的位置保留不动、卢丁逸调走,并让程化言下去主持通城市委的工作,作为让省委一把手王虹锋同意此次人事调整的交换,洪锡铭提出将卢丁逸调走后空出来的通城市常务副市长的位置陈雨城担任的建议。

此外,通城市还有其他一些人事调整,通过这些调整。原本对通城市官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通城市委书记尤正廷离开,省委省政府对通城的控制力得到加强。由此可见省里对通城的战略定位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要将通城打造成为江北省地区经济的中心城市,这一次的人事调整也是为了这个战略服务,将对这个战略执行不力和不愿意配合的官员调走,换上省里空降的干部,显然更有利于战略的执行。

听到这个消息。包飞扬特地给陈雨城打了一个电话,恭喜他到地方任职,而且下来就是通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么重要的位置。

“飞扬啊,客气话我就不多说了,在你们海州市锋芒毕露的情况下去通城。我感觉身上的压力很大。”陈雨城笑着说道,下去以后,能够独当一面,这一步对陈雨城来说非常重要,这一步走好了,以后的发展空间会很大,但是这一步走不好,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陈雨城到通城,也可以算是临危受命,通城被省里列为发展重点,却迟迟没有动作,反而让最近动作连连的海州压过一头,并在这两次招商活动中丢尽脸面,如果通城再没有动作,甚至让眼下这种态势持续下去,那么丢掉颜面的就不仅仅是通城。

从两个城市各自的条件来看,海州和通城都各有各的优势,但是海州的基础比较薄弱,要发展起来,需要巨额的资金进行投入,而要等海州的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够对区域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相比之下,通城地区具有不错的基础,又邻近沪城,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又能将沪城的经济影响力向周边传递,所以省里还是将通城地区的战略等级放在海州之上。

省里希望这一次的人事调整能够让通城市拥有新的气象,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名新任的官员被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通城的机会很多,我相信城哥你一定能够做出耀眼的成绩。”包飞扬笑着说道:“我们海州的基础比较差,到时候还要请你们多多支持呢!”

“哈哈,相互支持吧,我知道飞扬你的能量,要是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忘了我。”陈雨城说道。

经过这次人事调整,通城市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市委一把手程化言是省长洪锡铭身边的人,市长闵博文原本也靠向了洪锡铭,而陈雨城则是王虹锋的秘书,省里对通城的控制力可谓大大加强。

海州市与江北省船舶公司的谈判进度也大大加快,通城市争抢项目的事件,让海州市和江北省船舶公司双方都意识到这个项目受到的重视,不仅仅是省里重视,甚至已经已经中央的重视。如果双方还是纠缠一些细枝末节,导致韩国大宙集团的合资项目出现问题的话,那么谁也担负不起这个责任。

有了这个意识,海州市和江北省船舶公司开始抛弃分歧、求同存异。因为这一次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所以当双方抛开一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很快就主要的合作条款达成了一致。

江北省船舶公司将筹集五个亿资金入股海州的合资项目,并按照出资额分配相应股份。另外,江北省船舶公司还将另外筹资五千万,入股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具体股权比例则要等海州船舶整合完成,进行资产的盘点以后才能够确定。

另外,海州要向江北省船舶公司提供合适的岸线与土地,江北省船舶公司将会考虑在海州建设自己的船厂。如果江北省船舶公司这个项目能够落实,海州就将拥有大宙集团的合资船厂、江北省船舶公司和海州船舶三大船舶制造厂,单从从造船企业数量上看,可能还不如整合前的海州船舶企业数量,但是从实际规模还是整体产业实力上来讲,海州地区的船舶公司都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江北省船舶公司还是要先将前两件事情做好。然后视情况才会考虑何时启动自主船厂的建设。江北省船舶公司手上的现金并不多,要参股大宙集团和唐盛集团的合资项目与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必须要启动高大五个亿左右的融资计划,就算是资金上得到省里支持,也仅仅能够解决部分资金,因此这个如此计划对江北省船舶公司来说比较吃力,这就意味着短期内江北省船舶公司也没有能力启动自主船厂的建设。

当然还有一个对海州市造船产业利好的消息,那就是江北省船舶公司旗下的部分配套厂也会在近期前往海州地区进行考察。以确定是不是到海州地区建厂。如果最后能够几个配套厂在海州地区落地生根,那么无论是对海州市还是对这些隶属于江北省船舶公司的配套厂都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