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六八章:以彼之计还彼身(1 / 2)

加入书签

酒过三巡,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道:“假若我大唐有朝一日,东征高句丽,将军可曾想过如何作战?”

乔北溟思忖道:“实不相瞒,我的确想了很多。”

李世民兴致勃勃道:“将军且道来听听。”

关于覆灭高句丽之事,乔北溟有过深刻的思索,也曾深入的想过隋唐杨坚、杨广、李世民、李治这四个皇帝为什么都要征伐高句丽!

原因在于从西汉时期开始高句丽就与中原结下了仇恨,

那时候,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就雄踞整个朝鲜半岛,历时700余年。东汉末年之后直到南北朝时间里,中原政权多次更迭,对外族影响力大幅下降。

在这期间,高句丽、新罗、百济不断利用外交手段牵制对手巩固自己,最后高句丽逐渐发展为东北那边最强的国家。

此之以后,实力弱于高句丽的新罗、百济为了应对强大的敌人,像东汉三国的蜀吴一般,结盟共同对付高句丽,如此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高句丽抵抗不住新罗、百济联军的进攻,从而丧失了汉江上游地区。处于弱势的高句丽为了化解新罗百济之盟,就学三国时期的曹魏,对本有宿怨的新罗、百济进行游说离间,为了挑拨新罗百济起内讧,高句丽不在执着于一统朝鲜半岛,而是把目光瞄向辽东一地。

新罗百济失去了高句丽这个强敌,如高句丽之愿的内斗了起来,双方围着汉江下游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就在新罗、百济互斗不休之际,安然的置外事外的高句丽奋力西进!

高句丽和中原历代王朝的外敌不一样,首先它是一个农耕国家。游牧政权靠天吃饭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局限,强则强矣,一旦生产力不继就很容易内乱。作为一个农耕国家,高句丽国力发展则非常稳定,政体严密,后勤保障度高,每当中原政权出现动乱就伺机而动,逐步蚕食原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土,用以扩大自身实力。因此,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高句丽潜在威胁极大,国体稳健其实没什么,毕竟每个国家都要为自己打算,关键高句骊自己也是极为争气,折腾讨打,乐此不疲。

到了杨坚一统天下后,打得强大的突厥都俯首称臣时,高句丽仍不时主动发起攻击,所以杨坚在征讨高句丽檄文里说的是“王既人臣,须同朕德,而乃驱逼靺鞨,固禁契丹”。

这说明高句丽对靺鞨和契丹有极强的控制力,这点也让隋唐两代一直头疼不已。再然后,杨广继位。除了皇位,杨广还继承了杨坚攻灭高句丽的决心。

随后就发生了杨广三度讨伐高句丽事件。第三次打到高句丽王求降了,杨广便放弃进攻高句丽都城平壤,表示要高句丽王主动前往大隋以表诚心,结果被放鸽子了。再然后,大隋因为杨广的急政灭亡了。

等到唐朝,高句丽虽把大隋拖垮了,但是高句丽自己也消耗甚大,于是唐立朝之初高句丽就向唐称臣纳贡了,但同时,又在辽东不断修建防御工事,积极备战。

在李世民灭亡东突厥、与吐蕃和亲之后,大唐唯一的边患就是高句丽了。由此可见,征讨高句丽,是隋唐两朝既定国策,也是杨坚之后,杨广、李世民、李治为了证明自己比前任皇帝更有能力的发挥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