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启程(1 / 2)
淳熙十六年六月,三个月的时间,叶青没有等来太子府一点儿旨意,就是连李凤娘的私人信件他都没有等来。
这是一个令他满意的结果,而喜上加喜的是,叶青提出的辞去淮南东路安抚使一职的事情,被朝廷拒绝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朝廷难得颇有效率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召回了同安抚使的叶衡,差遣了萧振前往淮南东路任同安抚使,以及提刑使,而至于淮南东路安抚使一职,朝廷依然是交给了叶青。
任淮南东路同安抚使兼提刑使一年半的叶衡,原本以为他自己可以从此再次踏入仕途,恢复到当年的官职。
所以就在他一个人还在琢磨着,在成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后,如何跟即将要回临安,经淮南东路的叶青会面时,朝廷的一纸文书,在白秉忠回临安一年后,也把他调了回去。
措不及防之下,心中迷惑的叶衡,第一时间便想到,这必然是与叶青主动辞去淮南东路安抚使一事儿有关,甚至,这就是叶青以退为进的一步棋,以自己被调回临安为条件,来跟朝廷交易他被召回临安一事儿。
但朝廷之命难违,即便是如今的扬州,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后,看着其越来越大的规模,跟越来越密集的人口,越来越繁盛的景象,让叶衡内心深处,十分不愿意离开这个,他一天一天看着繁荣起来的城池。
他心头当然也很清楚,扬州能够有如此广阔的城郭,完全是因为当初叶青北伐前的功劳,但这一年多两年来,他同样为这越来越大的扬州,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跟精力。
看着如今越来越繁华的扬州,看着那原本的城墙成了内城,新建的外城墙建成的外城,整个扬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俨然如同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叶衡无奈之余,把所有对朝廷的不满,全都暗暗的记在了叶青的头上。
与第十四道圣旨一同来到济南府的,还有就是刘克师,相比较萧振的稳重来,刘克师显然更适合锐利的革新与吏治。
再加上这家伙自从被叶青重用之后,如同洗心革面的换了一个人,身上原本那股书生的迂腐早已经消失不见,如今站在叶青面前的,完全是一个务实果断、雷厉风行,又颇有城府、心计之人。
不过从其在扬州的一列举动来看,刘克师同样也是一个六亲不认、心狠手辣之辈,在叶青不在扬州的这段时间里,能够仅仅凭借一个转运使的身份,就可以与叶衡、刘德秀抗衡,还能够一直支持着卢彦伦、萧贞不受任何干扰的扩建城池,给予了两人无条件的人和支持,就足以说明,刘克师的手段跟城府,完全适合在山东两路,包括南京路、京兆府路来治理复杂的官场,以及那些还有着对金人抱有幻想的豪门望族等等。
泼李三、赵乞儿率领着他的水军再次回到了海州,留下了老刘头、李横两人镇守济南。
比从前肤色更黑了一些,整个人也显得要比当初自信了很多的刘克师,听着叶青的安排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在不知种花家军存在的情况下,想了下后还是道:“大人,此次您挟十四道圣旨回临安
,朝廷虽然嘴上说不追究您抗旨一事儿,但……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又有当年岳将军这前车之鉴,所以下官以为,在金人北撤后,济南府暂时不会有危险,您不妨多带些人回临安。这样一来,路上也算是能够保护您的安全,哪怕是回到了临安,在朝廷面前,您带兵回来,也算是率领三军接受朝廷的嘉赏而已,想必不会有人说出其他来的,更不会因此来攻讦您。”
刘克师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晰,但其意思也已经从那句岳飞的前车之鉴上,在给叶青提着醒,朝廷的话,听听就好,真当真的话,到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自己,而非是朝廷。
所以多带些人回去,完全可以以这一路上怕遇到金人余孽为由,以及请朝廷犒赏三军为由,把保护叶青的大军,一同带领至临安。
“你知道我让你来济南府的用意吗?”叶青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刘克师的建议,继续淡淡的问道。
“下官明白。如今北地四路金人余孽不少、官场上又是鱼龙混杂,是否都是一心归顺大……宋廷还是对金仍有余念,一时半会儿恐怕还难以下定论,下官会仔细甄别,必定让朝廷放心。”刘克师看着叶青那随和、深邃的眸子,在经过一年多的真正战场历练后,变的更加的睿智跟锋利,于是转念之间,不得不把那句是否都是一心归顺大人您的心里话,急忙改为归顺宋廷。
“如此自然是最好了。”叶青淡淡的说道。
“大人您放心,北地四路如今重归我大宋,下官自然是知道,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若是有对大人不利的消息时,北地四路该如何表明立场。”刘克师的眼睛坚定而清澈,面对叶青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以及那锋利、睿智的眼神,这个时候的刘克师,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让叶青看看,他刘克师到底是忠于谁。
心照不宣的话语,自然是指如果叶青在临安有了危险,朝廷想要让叶青重蹈岳飞覆辙时,北地四路该如何施压朝廷,如何以此来给叶青增加筹码。
“好,你的心意我明白了。南京路为重,至于济南府乃至整个北地的事情就交给你跟陈次山、杨怀之三人了。”叶青端起茶杯,示意刘克师尝尝他自己特意从扬州,给叶青带过来的新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