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起源 十世镜(七)(1 / 2)

加入书签

刚一进房门, 房内十余人便齐齐单膝跪地, 抱拳道:“绣衣阳使参见少主。”

辛悄悄看了看跪在莲踪面前这些人, 有的身形矫健却面目狰狞;有的华发斑白一身华服;有的温文儒雅素衣着身;有的玉冠锦袍面容俊俏……

莲踪抬了抬手,道:“诸位请起。”

辛看不到莲踪的脸,却能从他声音里感受到一种冰霜一般公事公办的冷, 没有情绪、参不透喜怒。

看着眼前这个凛然而立的背影,斗篷下的手不禁紧紧攥住衣袖。

阿兄, 你究竟是谁……

这夜,她看着窗外高悬的月亮,不知何时竟睡着了。再醒来时,她已被他怀抱着躺于榻上。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 送来些许凉意。他似乎睡着了,呼吸均匀地带出丝缕他的气息,轻柔抚着她脖颈。伸手与他十指相扣,睡意再度袭来。将要睡着时,她听到莲踪轻声在她耳边道:“辛, 你相信我吗?”

她往他怀里又蜷了蜷, 本能的答他:“信。”

“那便信我, 等我……”

第二天, 晨光不知何时从窗户溜了进来,刺得她眯眼起身。身边的他,已不知去向。

“阿兄……”她轻声试着唤了唤, 可身边却再无人回应。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辛欣喜且期待地抬眼望去, 看到的却不是莲踪。

“姑娘你醒了?”来人是昨夜见过那个男子。

辛点了点头,轻声问道:“敢问先生,阿兄呢?”

那男子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半天,才一啧嘴道:“姑娘,莲兄他要先行一步回建安城复命,这些日子就得委屈姑娘与张某一路同行了。”

辛闻言,方才想起昨夜临睡前他低声的问话。他叫她信他,等他。空洞的眼一瞬恢复光彩,辛心下暗自思索了片刻,抬眼看着眼前的男子,问道:“先生可是‘涨钱’大人?”

男子闻言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于是哈哈笑着:“是,是我!不过不是涨钱。”男子抱拳行了一礼道:“在下张谦,见过辛姑娘。”

辛愣了一愣,大抵明白这是汉人的礼数,于是便学着张谦的样子,也抱了个拳,回道:“辛,见过张大人。”

张谦见这一个瘦瘦小小,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小女子,举手投足间竟自眉宇透出一股英气,不由开怀大笑,道:“嗯,我们莲踪真是眼光独到!”

“莲踪?”辛没听明白张谦所说话语的意思,不由歪了歪头,疑惑地看着他。

张谦见状连忙收了玩笑之态,道:“姑娘可知你阿兄是何身份?”

辛摇了摇头。

张谦压了压声音道:“公子莲踪,哦,也就是你阿兄。建安三大世家之一‘叶家’嫡长子。”

辛仔细思索了片刻,大概明白这意思是阿兄出身不凡,可这又意味着什么?

张谦见她似乎明白了他所说,遂接着道:“大汉皇帝御赐青鸾绣衣、镏金宝剑,外攘犯我大汉之贼,内安朝野上下百官。绣衣令出,王命直指。这便是当朝执掌我大汉皇帝‘绣衣令’的世族大家——叶家。辛姑娘……可听明白?”

辛低头蹙眉想了半天,似是终于明白了些,于是便默默点了点头。

张谦遂自袖袋里掏出个精巧的小锦囊,把这锦囊递给辛道:“这是莲兄让在下亲手交给姑娘的。”

辛接过锦囊打开,里头是一块三指宽的碧色玉佩,样式简单,仔细看方能看出材质雕工的精巧。玉佩上雕着两朵莲花,碧波里枝叶伸展、花开并蒂。玉牌下锦线串着颗黄豆大小的镂花银铃,银铃下坠着豆绿色流苏。辛把玉佩攥在手心,流苏便带出上头银铃清脆悦耳的声响。

辛这才想起,她随身的银铃在被俘时被人一鞭子抽落,早已经找不见了。不由将手心里的玉佩又攥紧了些,将它贴在心口。

“姑娘先洗漱吧,一会儿我叫人把早饭送来。一个时辰后咱们再起程。”

辛默而不语,点了点头。

张谦合上房门,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还好他时常哄他媳妇开心练得这一点儿“妇孺之友”的本领。

舒了口气,张谦心下暗想:“莲兄,你交托我的这第一桩事,我可算是替你办妥了。”

行进的工具从骆驼换成了马匹,又从马匹换成了马车,她的衣着发饰也从大漠袄衣发辫换成了汉地襦裙发髻,不知过了几个城门几座桥,车轮终于缓了下来。睡着的辛迷迷蒙蒙醒来,伸手撩开了马车窗帘。

“姑娘醒了?我们已经进了建安城了。”马背上的张谦道。

建安城。辛从马车一尺见方的车窗向外看去。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酒肆门前旗幡迎风招展,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繁华的一番景象,这是她在大漠从未见过的,这便是阿兄生长的那个建安城吗?辛看着眼前陌生又繁华的景象,眼里是些许新奇,更多的却是连张谦都能感觉到的不安。

辛看着窗外的人,窗外的行人也不住地回头看她。

张谦不由皱眉。她长得太出众,一头长发阳光一照便能看出黑中泛着隐隐红色,挺巧的鼻梁和顾盼生辉的一双大眼睛细看之下与汉人亦是截然不同的。

马背上的张谦朝辛凑近了些,低声道:“姑娘,咱们还是莫要太引人注目的好。”

辛闻言点点头,便放下了窗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