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苍生竟何罪(3)(1 / 2)

加入书签

第90章 苍生竟何罪

“宋国这回吃大亏了,”陈千里将军报交给赵行德,摇头道,“河东大营可战之禁军不过十万,其它多是厢军,杨彦卿大军北伐夺取了云州,没想到蔑尔勃人居然能绕开云州,分兵南下劫掠,留守的宋军居然无法拦阻。蔑尔勃人到处烧杀抢掠,雁门、关石岭关和云州之间,到处都是风声鹤唳,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微微闭了闭眼睛,沉声道,“这漠北蔑尔勃部,有蛮部的勇悍耐饥渴,又有兵法约束,已渐渐成了气候,便像是丛生的杂草一样,若不及早锄之,只怕养成后患。”

赵行德皱着眉头,军报说得很简略,但赵行德经过辽东之战,陈千里刚从漠北回来,自然想象得出,被劫掠过的村寨生灵涂炭的模样。他叹了口气,将军报放在桌上,有心无力。火铳营的编练还算十分顺利,部分龙牙军军士已经担任百夫长操练团练军,赵行德寄予很大希望的掷雷手营也非常不错。陈千里跟着赵行德观了几次火铳营演练,对掷雷手在最后发起冲击前那几轮投雷十分震撼,说这样多手雷如果在空中爆炸,恐怕精锐骑兵都很难控制得住马匹。

“护国府如何才肯发兵攻辽呢?”赵行德皱眉道。

“除非辽军攻入了河东,”陈千里将卷宗合上,站起身来,“河东和关中唇齿相依,更有居高临下控扼三面的地利,护国府绝不会让辽军得到河东的。护国府那帮大小狐狸,最是精于算计,我敢打赌,他们天天都在盯着关东。现在是着辽宋在山后九州战个两败俱伤,然后我们再出兵收拾局面罢了。不必担心,”他拍拍赵行德肩膀,笑道,“跟我去学士府走一趟,上次阮长龄和你谈论测量之术,后来天天遣人让我带你过去,你不再出现,我的门槛都要被阮长史的信差踏破了。”

赵行德上次也是心血来潮,提及制造自来火枪机的事情,夏国所用的度量衡工具不够准确,对制造工序的公差控制也不严格,如果能从制造精密测量器开始做起,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误差控制体系。这事情入手做起来虽然难,一旦成功的话,就能大大提高各种器物制造的精确度。精确度体系一旦建立上来,以前只能依靠能工巧匠制造的精巧器物,普通的匠师也能完成。他一时说得兴起,两手连比带画,向阮长龄大致描绘了下各种精密量具的形制,阮长龄听得津津有味,连声嘱咐赵行德下次到学士府来。谁知赵行德回去后,忙于龙牙军火铳营操练的事情,居然将这事情忘于脑后了。

长安是朝廷亲贵聚居之所,认识陈千里本人的也有不少,旁人都明里暗里向他示好,偏偏这学士府副使阮长龄,也算是父皇敬重的长辈,却再三让自己带赵行德去拜访,想到这里,陈千里不觉暗暗好笑,不由分说拉起赵行德就走。

赵行德无奈之下,只得在街上叫住一个少年,给他一文钱他去跟家里报个信。陈千里的夫人张氏与李若雪亦是相熟,两家常来常往,李若雪倒也知道这二人一同出去,倒不会出入那些秦楼楚馆的地方。

长安学士府坐落在城池西南,乃是唐时宫苑残址改建而成,曲江池畔,接天碧荷,芙蓉园里,花树成荫,宛然一片世外桃源。学士府副使阮长龄宅邸却冷冷清清,连个门生都没有。隔着篱笆,却得见院中摆放了许多巨大的铁质或木质器械,赵行德趴在门口,有的器械结构和用途一目了然,大概是验证力学定理所用,有的器械他也得不太明白。

他心中暗叹,这阮长龄所设计机关之巧妙,真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了。陈千里叫住旁人相问,才知道阮长龄带着学生去爬华山去了。“真是笑话,”陈千里笑道,“先人奇书中提及,万物的重量乃是大地吸引所生,重量大小与物体和地心的距离之平方成反比。先人所述,向来无差。阮夫子却偏偏要试来试去,非要验证此节,前次爬上骊山,称不出铁球在骊山上重量和平地上重量有何差异,现在又要爬上更高的华山去称铁球之重。若不是他精通机关之术,造出了许多需用的器物,护国府还真不愿意白白浪费银钱。不过,假如他若当真测得出重量有差,到是一个测取山脉河流高度的好法子,行军司绘制地图就更精准。”

赵行德心中一动,微笑问道:“陈兄所说先人奇书,若否借赵某一观。”他按捺住胸中砰砰的心跳,长久以来的一个猜测,答案似乎触手可及。陈千里笑道:“有何不可,学士府藏书阁随便借阅,我家中也有一套,只是这奇书的义理艰深,在关东流传不广罢了。”他抬头天色,又道,“不可白跑一趟,我们就在学士府转转吧。”

赵行德正有此意,点头称是。原先学士府中有不少东人社的士子,现在因为理学社在宋国正炙手可热,这些士子大多数都返回了宋朝,夏国也乐得在宋国朝廷上下有一批亲近关西的士人。但在曲江池畔,仍然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士子,有的在池畔席地观书,有的低头沉思徘徊,有的面红耳赤地大声辩驳,让赵行德想起汴梁的太学,一时不禁有些恍然。

曲江池上清风阵阵,带着荷叶的清香,虽然七月的天气,在池畔行走,丝毫不觉燥热,只觉心旷神怡。陈千里负手走在池畔,优哉游哉,心情舒畅,微笑道:“赵老弟,我朝养士,比关东如何?”赵行德顺口答道:“不相上下,一般无两。”陈千里却出他面色有异,微笑声道:“我是诚心求教,赵老弟莫欺我,莫打马虎眼啊。”

赵行德不虞有它,着远处三三两两的士子,感慨道:“士为何物,何用养乎?所谓养士之说,只能养出笼中食禄之燕雀,却养不出济世之鸿鹄。而为人所豢养者,鸟雀虫鱼,仿佛柔媚幸进之佞臣,飞鹰恶犬,多是残民奉上之暴吏。为何?天下士人趋利之心日重,未出仕时想的便是,今日之苦楚,为将来飞黄腾达也。若侥幸中进士,又想到,昨日受苦便是生意投下的本钱,今日尽可以取花息了。结果,朝廷本意‘养士’,结果真正的士却越来越少。有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鹰犬佞臣,还有欲做鹰犬佞臣而不可得的失意士人。”

赵行德说话之时,陈千里的脸色阴晴不定,良久后,方才叹了一口气,道:“若非赵兄,我便错得太厉害了。”他转头着赵行德,仿佛从未认识他一样,沉声问道:“若养士不和适宜,如何能使国家多士?”这一问时,脸上却没有玩笑的神气,而是分外肃然。

赵行德沉吟了片刻,答道:“百姓才德兼备,能任事者,便为士。只需善待百姓厚其才力,教化风俗厚其道德。国家自然多士,然后取士便可。百姓选举,高士举荐,朝廷考试,这些取士之法,夏国都已经有了。”

陈千里点点头,没有说话,着曲江池中,丛丛荷叶莲花下面,碧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心中暗道:“若非从安北军司赶回来,恰好共事,差点错过了。所谓亲贤臣,远小人……”他抬起头,微微笑道:“赵兄说的不错。这学士府的田园农事也有些意思,我再带你去。”

陈千里与赵行德来到曲江池畔一处农田,见大豆青苗郁郁葱葱,已经超过麦茬的高度。赵行德是个五谷不分之人,但也从旁的军士那儿得知,关中人多地少,盛行的是冬小麦与夏大豆一年两熟。除了学士府中有一片农田,令他觉得颇为蹊跷之外,旁的到不出陈千里所说的“有意思”在哪里。陈千里却饶有兴致地蹲在地头仔细观察,不时还用树枝***地里,他站起身来,对赵行德喜道:“徐学士用麦豆复种之法,能一年两熟,还能保地力不失,果然不错。若是推而广之,关中等于凭空多出大片田地,又节省下了百十万劳力。”

赵行德微微感到奇怪,陈千里乃是长安团练使,怎么会关心农事?他正百无聊赖这时,忽听有人高声道:“那宋人又如何?”不禁抬头张望,只见十数人沿着曲江池畔走过来,似乎在争执什么,就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说话那人面目微黑,样子三十左右,身着薄绸袍,腰挂一枚碧玉佩,长得颇为精悍,正面大声地道:“我朝平定河中,讨伐漠北的时候,宋国在哪儿?我朝士民,世代操练兵戈,远赴穷荒,方有如今的国势,又与宋人何干?假若天下一统,凭什么让宋人来分沾我大夏的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