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154 桀犬尚吠尧-1(1 / 2)
不过,龙珠岛上是非多,忙碌了一个多月,赵行德方才有闲心来翻阅这本论丛。
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从保义军开始,大批清流仰慕赵行德之名,投入其帐下效力,故而,赵行德麾下一向以人才济济著称,如刘文谷、马援、冯糜、许孝蕴等人,在各地士林皆是一时之选。南海水师更因为吸纳了观天测地,航海炮术、百夷通事等专才,水师军官称得上群贤毕集,军中早晚研讨,每个时日聚会讲义,海上书院大名播于中土。而冯糜、马援等青年军官的心性也和清流士子类似,勇于任事,而且对朝局和时势充满热情,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众人更将文辞俱美,众人膺服的文章结集成册,委托返航的商船带回去刊印,好叫中土士人见识一下,不至于将水师军官与鲁莽匹夫等同视之。
对年轻军官们的这种心态,赵行德也只是一笑置之而已。
“‘本朝与辽夏鼎立形势’、‘开言路论’、‘养廉去赃论’、‘伐辽论’、‘移民屯垦篇’、‘新封建论’、‘为政者当致人而不致于人’、‘去掣肘论’、‘兴工商论’、‘财赋论’......”水师军官的议论文章与中土书院有很大不同,仅仅小部分专注于经义文章,绝大部分走的都是朝廷取士用的策论路子,对时势朝局,可谓无事不敢言,言则无不尽,给人以一种痛快淋漓之感。
月下读书,对赵行德和其他士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休息和享受,更何况这些水师军官都深得赵行德的栽培点播。他曾经想过,将来天下太平之日,这批水师的军官能文能武,若解甲还乡的话,许多都足以执掌一县,俊彦者足以执掌一州,再磨练些时日,未必不可能入主中枢。赵行德拘于身份和威望,克制自己着不参与军官的议论,但他本心却对他们的论题都极感兴趣。浮生偷得半日闲,他就这么坐在船舱里,一页一页翻阅着军官们的《南海论丛》,右手执笔不时加以圈点。
“礼部甄别州县廪生动摇国本论”几个字映入眼帘,赵行德的眉头微微皱起。
许孝蕴这篇策论,毫不客气地驳斥了礼部要重新甄别州县廪生的种种理由,并指出礼部此种做法,意在钳制言论,甚至意图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影响州县的推举。事关《大礼法》,诸州学正,廪生,清流士人要一起抵制礼部甄别廪生,以维护大宋的国本。这篇策论是《南海论丛》的最后一篇,翻过之后,赵行德叹了口气,邓素企图以礼部甄别廪生来牵制诸州学正,未免想得太简单了,许孝蕴是朝廷命官尚不忌惮,那些起落与朝廷无关的州县学正、廪生更不可能对朝廷卖帐。地方的守牧、廪生,无论是谁,尝过了推举的甜头,就再也不会心甘情愿将手中的权柄交出。邓素的初衷对错,如此操之过急,恐怕不利于北伐。
“咦?这是......”
在《论丛》的末尾,竟有一行题跋小字,记述了末年某月某日,此论丛结集于西南海疆,请海商某某带回中土,使世人知军中匹夫未敢忘忧国云云。“集子在这时候发回中土了。”赵行德心中摇头道,“只怕有些不妥了。”这些文章议论时事,虽然都发于公心,但如此传回中土,难免不被人和朝堂的争斗连在一起考虑。赵行德自从返回大宋执掌保义军以来,一直都尽量避免卷入朝中政争的漩涡。他背后有夏国的支持,又是清流中声望素著,因此,无论陈东还是邓素为相,都没有视赵行德为朝中之敌。然而,水师军官中多理社中人,有人对邓素扳倒陈东愤愤不平,文章中对朝廷多有指摘,这样一卷“论丛”传了回去,一旦被人胡乱猜测,赵行德却没有转圜和解释的机会,以讹传讹,只怕会引起邓素极大的误解。
“前日只想到维持水师的士气,没想到这件事疏忽了。”
“事已至此。”赵行德叹了口气,将《南海论丛》书卷轻轻放下。
赵行德的身份,自然是要保护部属的。而以他的地位,实力,倒也不怕邓素的误解,只不过,当年同窗之人,现在各自身居高位,所谋所虑甚多,相互间反而没有了从前那样无所不言的畅快。赵行德就算坦言无意,邓素也未必相信。将来如何消解误会,只能等待时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