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硝烟起处争鼓角(2)(1 / 2)
这是全新的兵器火炮在人类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它哭出这一声,已经夺去了许多的人的性命,接着下来,它的哭声将会越来越大,将成千上万的军士、将官和百姓们卷入死神的涡旋。
并且从此改变世界的面貌。
许多年之后,宋朝的学者这样记述:“沙头市之战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在沙头市之前,游牧民和定居者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沙头市之后,定居者们渐渐现了通向崭新未来的大门。”
蒙古军的先登队们对此当然没有半点概念,但被史无前例的火药兵器突然攻击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当场就呆若木鸡,手足无措,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赶紧撤退,还有晕头转向的竟然跑错了方向,径直向着宋军驻守的寨墙跑来,当然很快就被乱箭射倒在墙下。
趁着火器队手忙脚乱的把射过的药筒换到一边换上新的竹将军的时候,宋军的弓箭手和强弩手(虽然数量仍然是微不足道)放下盾牌,向着一团混乱的登城者们开始撒布箭雨。
“火器虽然声势很大,但却不能真正杀伤多少敌人!”在第一次火器和弓箭手的合练课前郑云鸣就说过:“真正要造成敌人的大量伤亡,非得是弓箭不可!我希望经过反复的训练,能够达成火药队和弓箭队的完美配合。火器来震慑,弓箭来杀伤,就是我们用来抵挡鞑靼的强弓快马的手段!”
今天是展现训练成果的时刻。虽然仓促训练的土龙军弓手们的射术算不上高明,加上硝烟形成的干扰,让很多箭放了空,但这样的射击也足够让登城部队伤亡惨重,以至于放弃攻城的意图。
居高临下的宋军的不断射击,让混乱且密集的攻城部队中士兵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任何人都看的出来攻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士兵们放弃了云梯开始溃逃。任压阵的军官们如何呼喝叫骂也不能制止。
秦武举起角弓,瞄准了目标张弓射去,一名扛着大旗向后奔逃的军士后心中箭,蒙古的大旗伴着扑倒的尸体跌入黄尘中。他是故意以这样的方式为初次的攻城战画上句号。
王登看着战场上的这一幕,禁不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转身说道:”没想到总管的竹将军真的这么管用。我一直担心着这东西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摆设,如果它起不了作用,咱们可就危险了。”
“景宋多虑了,此乃必胜之道。”郑云鸣尽量故作镇定的说道,声音却禁不住微微颤抖,他想站起来眺望一下敌军的动态,才现自己双腿软,怎么也站不起来。
王登满脸都是兴奋的样子,正要接着说下去的时候,蒙古军阵的旗帜又开始移动起来,骑兵队向后退却,手持长枪的步行武士押上了一群群用绳索捆住了手的百姓。毫无疑问,这都是之前来不及逃亡,又没有被毫无责任感的州郡官员及时收纳入城中的荆襄地方的农夫们,此刻都做了蒙古人的俘虏。
郑云鸣心中咯噔了一下,不管是穿越之前看到的历史记录,还是穿越后听到北方传来的消息,都让他明白今日的一幕迟早要到来。
押队的蒙古军官大声吆喝着,有夫役过来给每个被绑住手的俘虏肩上扛了一袋土。
伴着一声清脆的鸣镝响声划破天空,前锋的蒙古骑兵们下马来到军前结成横阵,有盾牌手举着方形大盾在他们前方组成一道屏障,屏障后的兵士们举起长弓重新开始向寨墙上射击。
绵密的箭矢重新汇聚成大网,将寨墙笼罩其中。刚刚还在摇旗呐喊欢庆胜利的宋军士卒,很快就又恢复到了东躲西藏的狼狈模样。
先前那前来传话的黑甲将军一跃而出,左臂向前一挥,大声出号令。
俘虏们由蒙古军兵们押着分作数队,扛着土石开始向前进军。
蒙古人的铁甲骑兵在他们身后站成两排,冷冷的看着这些俘虏们的行动。
“他们要填壕沟了!”郑云鸣喝道:“景宋,去调一百背嵬军上城墙来帮忙!”
这一次蒙古人并不以刚刚吃了亏的东北角作为攻击重点,而是直接冲奔郑云鸣亲自镇守的北门而来。
在队旗的引领下背嵬军的效用士们上了寨墙,顶着天空中落下的箭雨开始沿寨墙展开。
背负着土袋的俘虏们越来越靠近寨墙,很快跨过了先登者们枕籍的尸,进入了竹将军的射程。
守护着寨墙的战士们已经从初次交战的惊慌中恢复过来,这一次并没有一个人轻易动手,所有的眼睛都看着北门上端坐的郑云鸣。
“鸣金!“毫无犹疑,郑云鸣大声命令道。
钟声再次响起,宽大的寨墙再一次被巨大的轰鸣和腾起的硝烟所淹没。
“倘若敌人以国境内的百姓作为先导,负土攻城,应该如何是好?”在写给黄州的信中,郑云鸣这样问孟珙。
“凡在城下者,皆我之敌!”孟珙在回信里回答的斩钉截铁:“休要说百姓,就是你郑云鸣站在我城下,或是我站在你郑云鸣的城下,不可犹疑,统统射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