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意外(1 / 2)

加入书签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纲句句切中李虎的要害,让李虎有些招架不住了。

“两路夹击,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军相隔太远,讯息不通,如果贻误战机,可能导致败局。”李虎承认李纲说得有道理,但他需要时间好好考虑,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对策,对于虎烈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击败西夏人,先确保大宋在万里北疆之上建立一道牢固的防御,这也是李虎立足代北的前提。

“现在是十月上,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黄河就要封冻了,黄河一旦封冻,我们就可以进攻。”李纲当即献策,“一般黄河封冻,大雪也就从天而降了,大雪一下,沙海变雪海,这有利于我军迅速越过红公牛沙漠,直击贺兰山。贺兰山告急,兴庆府危在旦夕,察哥就要以主力戍守京师北部,再加上天气恶劣,他用来偷袭粮道的军队就非常有限,我们随即可以把更多的粮草辎重运到前线。”

等一个多月?李虎迟疑不决,“你认为一个多月后,西北军可以攻克灵州和夏州,会师于怀州,兵逼兴庆府?”

“这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攻打兴庆府就要渡河,而渡河最好的时机就是黄河封冻。到了明年正月下,黄河就要开始解冻了,也就是说,黄河稳定封冻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过了这个时间,再打兴庆府就非常困难。

西北战场上,宋夏两军历来都选择在十月发动攻击,原因就在如此。”

虎烈军在前套等待一个多月,这个时间太长了,如果南路西北军因为缺少北路虎烈军的配合,战败退走,西征可就功亏一篑了。

李纲再度给李虎解释。

早在太原的时候,郓王和折彦直商量的南路攻击策略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宋军不止一次西征,历次西征或战败,或无功而返,总结经验教训就是宋军太过分散,各军之间缺乏联系,有的推进太快,有的推进又太慢,结果给西夏人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这次折彦直的计策就是同步推进,两路大军在各自攻破灵州和夏州后,随即于怀州会师,共击兴庆府。

当然了,计策归计策,到了战场上各军主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折彦直出生武人世家,他对战场的理解和童贯以及一些文官主帅对战场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他明确告诉各军主帅,不管你们怎么打,只要在黄河封冻之前逼近兴庆府,确保大军可以在黄河解冻之前渡过黄河就行了。这个时间是底线,是确保西征军杀到兴庆府的底线。

杨可世、种师中、姚平仲、王稟、折可存等人都是西北悍将,久经沙场,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击败西夏人,但前提是,你统帅部,你统帅本人,不要对前线战事指手划脚,外行就是外行,这不是你的错,但外行指挥内行,那就是你的错了。

这次西征。汴京任命折彦直为西北军统帅。又任命郓王为西征军大元帅。形成了三级指挥。而郓王为了赢得西征战绩。给了折彦直和李虎全部战场指挥权。折彦直和李虎都亲临战场指挥。这大大缓解了统帅部和前线各军主帅之间地矛盾。

“南部战场。各军推进缓慢。这正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之策。可以确保前后军和左右两路大军之间地安全。不给西夏人任何可乘之机。从而迫使西夏人全面后撤。我们只要把西夏人逼到黄河两岸。他们就不得不和我们进行正面决战。”李纲用力挥动手臂。略显激动地说道。“正面决战。我们有绝对地胜算。”

李虎思之再三。采纳了李纲地建议。并书告前线统帅董小丑、罗青汉。把自己对整个战局地看法做了详细地说明。请他们屯兵前套。一方面安抚前套地州县和蕃帐。一方面囤积粮草武器。只要黄河封冻稳定。则即刻展开攻击。

李虎又给太原大元帅府写信。把北路战场地战况和虎烈军地攻击计策详细告之。

这封信刚刚送走。大同地信使到了。这位信使带来两封信。一封是河北河东燕山路宣抚使谭稹地。一封是金国西南、西北都统宗翰地。

谭稹在信中告诉李虎,平州路的张觉先在楼峰口被完颜阇母击败,不久,张觉在大宋的暗中援助下,于兔耳山大败完颜阇母,但因为张觉兵力有限,未能把金军赶出榆关,平州路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另外,古北口和松亭关的守军发现中京方向的金军调动频繁,很多军队正在北安州和泽州一带集结。谭估计,金军可能要兵逼古北口和松亭关,威胁燕京,从而迫使大宋放弃对张觉的援助,再攻平州路。

谭稹询问李虎,能否支援两千匹战马,以帮助郭药师在最短时间内扩建马军,增强

戍军的实力。

“这是威胁。”李纲看完书信,当即把书信扔到了案几上,“他算个什么东西?一个宣抚使也敢直接向虎烈府要战马,他以为他是谁啊?”

李虎正在考虑,看到李纲这样气愤,很惊讶。幽燕镇戍军的确需要战马。常胜军的马军不足千人,郭药师在击败萧干后收降了一部分奚军,马军数量增加到六千,但相比女真人的庞大马军,幽燕马军的数量太少了,这不利于幽燕防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