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孟清和一行人出了凭祥,经太平府,南宁府,思恩府,柳州府,桂林府,一路北上。

过桂林府时,一行人换乘官船,沿江行驶,接连遇上数艘平头大船。船舷上没有官府和旗军的旗帜,便知是商人运货的船只。

孟清和同朱能乘坐的官船过时,大船上的船工见了,立刻避让。

江面宽阔,本不必如此,但有官旗和立在船头的边军在,就算是做一做样子,也得让开一射之地。

看着迎风招展的旗帜,商人们都在猜测,官船上的人,来头定然不小。

“依我看,十有-八--九是征讨安南大军的哪位将军奉旨回京。桂林府的官可乘不得这种官船。”

“看船上的旗,至少是位伯爷。”

“前些时日,官军擒获黎氏贼首,舟师的柳都督进京献俘,我可是见着了,楼船有十仗高,上边的官军足有千人,还架着火炮,那叫一个威风!”

“楼船算什么,兄弟是没见着奉天子命出使西洋的宝船,两年前,我在太仓,只是一眼,心肝都颤……”

商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比商船小一号的官船慢悠悠从江上行过,直到船尾不见了踪影,商船才继续前行。

商人们的目的地多是凭祥,自征讨大军的捷报接连传回,大批的木材和粮食从西南运出,风闻安南全境已平,许多商人和当地的土人都发了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心动。

征讨大安南军大量买地的消息尚未传出,藩王和宗室的动静却瞒不过他人。

民为国之本,而民以食为天。

安南的土地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水稻,比起大水天旱蝗虫地动轮着来的中原地区,这里的环境堪称得天独厚。种植的水稻可一年两熟,三熟,便是不以种地为业的人也会眼红。

户部以铜钱换粮的动作并不隐秘,夏元吉的初衷,压根没打算将这件事秘密进行。

夏尚书想得十分明白,依天子的意思,定然是希望将安南等地归为长久的粮食产地。由他定下规矩和惯例,哪天他离开户部,继任者也会照章办事。想动手脚,也无法行得太过。

有锦衣卫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盯着,动作太大,是想扒-皮-充草?

商人对利益的嗅觉最为灵敏,朝廷的政策给了商人们更大的信心。可以想见,在更多的商人涌入广西之后,安南的土地会如何被鲸吞蚕食。

无论是宗室,士大夫,还是军汉布衣,华夏人对土地的执念,祖祖辈辈都刻在骨子里。

在孟清和回京途中,半个安南被盖上了明朝的大戳。

蜀王财大气粗,买下大批田地和山林,直接派遣校尉进驻,武装护田。

周王和谷王紧随其后,连江西的宁王都没闲着,触角还是伸进了占城和老挝,暹罗也未能幸免。等到番邦国王和大臣从赚钱的激动中冷静下来,发现情况不对,想把土地收回来,已是千难万难。

如果买地的是商人,还能努力一把。

换成宗室藩王,不好意思,扛不过朱老四,还对付不了番邦小国?老爹都会气活过来。

在这些宗室土豪的对比下,孟清和买的两百多亩水田完全不够看。

想不仇富,难度很大。

船行午后,江上起风,船工抬头看了看天色,仍是晴天,却告诉站在船头的刘百户,“百户,怕是要下雨,最好暂时靠岸,等雨停之后再走。”

船舱里,孟清和和朱能正在棋盘上拼杀。

围棋都是生手,象棋却没问题。

朱能打仗一流,下棋都带着杀气。孟清和不甘示弱,战场上赢不了,棋盘上再不成,太没天理。

刘百户入船舱禀报时,孟伯爷一声大喝,棋盘被棋子砸得-啪-啪-作响,成国公的象被-吃-了。

象棋,就是要有这个气势。

“卑下参见国公爷,伯爷。”

“何事?”

“船工言江上恐有雨,当暂时靠岸。”

朱能同孟清和都没提出异议。

船工都是在江里行惯的老手,若是小雨,不会刻意提醒。找上刘百户,证明雨势绝对小不了,靠岸躲一躲也是应当。

自登船之后,这样的事发生了不只一次。

对船工能提前观测出风雨的本领,孟清和很好奇,特地向资格最老的一名船工请教。

老船工连道不敢,“不敢瞒伯爷,积年的老农都懂得看天时。小老儿祖上都是船工,在江上过了大半辈子,没有看天的本事,也不敢在桂林府的江面上跑船。”

孟清和仍感到神奇,比起勤劳朴素的劳动人民,后世的某些砖家真该买块豆腐撞一撞。

船停靠岸不久,大雨倾盆而下。

结束了棋局,孟清和走船舱前,看着连成一片的雨幕,深深吸了一口气。

雨水砸入江面,掀起成片涟漪。

闭上双眼,雨声在耳边不断放大,清爽的气息,从喉咙一直流入肺里,感觉十分奇妙。

见孟清和似入定一般,朱能忍不住开口道,“贤弟可是有所参悟?”

孟清和笑笑,很不伯爷范的抻了个懒腰,“我本俗人,何来参悟?”

有个和尚师父,不代表也要做个高人。以道衍和尚的所作所为,压根没跳出红尘六界之外的可能。

何况,大和尚教给他的不是佛法,而是易经。

比起出家当和尚,还是同侯二代一起过下半辈子更美妙。

雨下得很大,持续的时间却不长。

天空放晴之后,官船再次启程。

阳光透过窗楞,撒在室内,伴着雨后的清爽,连心情都似飞扬起来。

出了广西,进入湖广。

一行人换乘马匹,非必要不入府城,只在驿站歇脚。

连日赶路,终于在八月底抵达应天府。

队伍到南京时,已是初秋。

南京城门外,排着两列长队,从衣着打扮推断,应该是北边的鞑靼女真部落头目进京朝贡。

观察旁人时,孟清和也成了别人的观察对象。

城门前的朝贡队伍突然起了一阵喧闹之声,三个穿着皮袍的壮汉调转马头,向孟清和一行驰来。

距离十步远,壮汉们翻身下马,行军礼,为首壮汉道:“泰宁卫千户乞列该见过伯爷!”

孟清和愣了一下,看着壮实如小山一般的汉子,一时间没记起他是谁。

只是听到泰宁卫,却不能不出声。

身为大宁镇守,朵颜三卫都归他管。虽然三卫一体,统称兀良哈,内部却分为不同的部落,互别苗头不是稀奇事。如果不是朝廷压着,哪天挥刀子互砍也不是不可能。

“先起来。”仔细看着乞列该和他身后的两个壮汉,孟清和皱眉,没一点印象,他的确没见过他们,“你们进京是为何事?”

“回伯爷,上个月,卑下接替父亲成为部落头目,此番进京是为向天子朝贡。另有要事需禀报朝廷。”

“要事?”

“是。草原上传来的消息。”

乞列该没有多说,孟清和颔首,知道当下不是说话的时机,地点也不对。

“先进城。”孟清和道,“进城后,你先带人去见过鸿胪寺卿,到会同馆住下,然后到兴宁伯府来见我。”

“遵命!”

乞列该领命回到了队伍中。

孟清和转身回到马车前,将情况大致告诉了朱能。

“既是泰宁卫千户,贤弟此举并无不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