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8章

这一天对于董小乙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天。

大清早,董小乙负责看护的向日葵被李元婴采了去,他本已有些绝望,无奈地承受着其他人有意无意的奚落。虽说向日葵种子是李元婴拿来种的,但东西已经被李二陛下点名要保护起来,自然连李元婴也不能随意采走。

董小乙以为自己要完了。

不想只过了一个时辰,便有人过来吩咐说以后他可以去滕王那边当值。

滕王,便是李元婴了。

董小乙依稀记得李元婴身边的戴亭是他同乡,与他同一年入宫,只是不太爱理人,又长得有点像女孩儿,一开始总被人欺负。后来戴亭被李元婴讨到身边,从此就和他们不一样了!

李元婴虽然出了名的任性,实际上却极其护短,谁敢欺负他身边的人一准没好果子吃。当初,有内侍因为太上皇驾崩、李二陛下不甚在意他这个弟弟而轻慢他母亲柳宝林,李元婴直接叫人把那内侍埋进了雪里。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招惹李元婴的原因,李元婴天不怕地不怕,你敢惹他和他身边的人,他就敢干别人不敢干、不愿沾的事!

董小乙心中一阵欢喜,忙去收拾东西。

他抱着一只手都能拎完的家当去拜见李元婴。

李元婴正陪兕子她们玩呢,叫人把董小乙领进来后仔细打量董小乙几眼,发现这董小乙虽然有一颗往上爬的心,瞧着却还算纯善,倒也算是个能用的人。

李元婴不太在意这些事,满不在乎地把他交给了戴亭:“既是你同乡,往后你带着他吧。”

董小乙一怔,看向戴亭。

戴亭面上没什么变化,仍是一如既往的沉静,领着董小乙去安排他的临时落脚处。安顿下来后,戴亭便将李元婴对那几株向日葵的打算告诉董小乙,仍让董小乙去看护其中四株不属于李二陛下的向日葵。

既然十株向日葵已经分好了,几天后便全部采收完毕,各自带回去留种。李元婴挺想炒掉一个花盘,后来想着自己吃也吃过了,不如留着回京给柳宝林尝尝,便也不再冒着被李二陛下骂死的危险炒葵瓜子吃。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向日葵采收完毕后李元婴又接到一个新任务:扫描九成宫的立体图像留档万界图书馆里。

这也是李元婴只需要用眼睛看便可以完成的,只是要多跑几个地方而已。李元婴本来就到处跑,倒也不介意顺便完成这个任务。

接下来几天他和往常一样带着兕子几人在九成宫各个好玩的地方晃荡,渐渐地,整个九成宫在万界图书馆里成型了。他试着在个人图书馆里进入“九成宫扫描件”,发现里面居然和真正的九成宫一样大,他伸出手可以摸到里面的梁柱,甚至还可以爬到李二陛下的宝座上躺一躺。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忍不住好奇地问系统:“既然能做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我来扫描啊!”这只要扫描一下就能在万界图书馆里复原全貌的技术,着实太厉害了!而且,他们还会造能在天上飞的飞机!

系统沉默了一会儿,答道:“历史非常漫长。历史的每一次更替,都会毁灭许多东西。所以,有许多当前时代的人看来非常常见甚至重愈生命的东西,以后可能会消失不见。”

李元婴听不太懂。

系统没再多说。

李元婴琢磨了一会儿,才再一次发问:“所以,你们没有九成宫了吗?”

“是的。”

“没有《九成宫醴泉铭》?”

“是的。”

“没有《十渐不克终疏》?”

“是的。”

“没有《礼记》《论语》《韩子》?”

“是的。”

“没有大唐了?”

系统终于反应过来,拒绝回答:“您的权限不足,不能查询该问题。”

系统选择避而不答,李元婴却已经知道的答案。

看来,大唐确实没有了。

李元婴有点难过,大唐才刚建起来没多久、他还没去封地作威作福,怎么就没有了呢?李元婴不信:“你骗人,这么大的九成宫,这么多的书,怎么可能说没就没!”

系统没有再吭声。

李元婴将九成宫扫描件选择对外开放。本来他对对外开放后的情况一向没什么兴趣,这一次他却站在原处看着上面逐渐多出一个个光点。系统说过,一个光点表示有一个人花钱进去浏览,几乎是在开放后的下一秒,光点就挤满了整个虚拟九成宫。这说明,有许多人翘首以盼等着九成宫的出现。

李元婴更难过了,他离开万界图书馆,鼻子酸酸的,左想右想想不出找谁说这件事,便跑去寻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正在批奏章,听人说李元婴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哭着跑来了,颇觉稀奇,让人赶紧把李元婴放进来。

李元婴一见到李二陛下,眼泪立刻憋不住了,扑上去抱着李二陛下哇地哭了出来:“皇兄,我难过。”虽然他总和李二陛下对着干,但是他认识的人里面,最厉害的还要数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还真不知道谁能让这小子这么委屈了。难得见到李元婴这么哭,李二陛下心都被他哭软了,无奈地用少有的软和语气问:“谁还敢欺负你了?”

李元婴摇摇头。

没有人欺负他,但他就是难过。

李元婴问李二陛下:“皇兄,我们大唐会消失吗?”

李二陛下一顿。没有人敢在他面前问这种话,大唐才刚建国二十余年,谁会在这个时候问“大唐会不会消失”?李二陛下对上李元婴泪汪汪的眼睛,想了想,正色回道:“不管商周秦汉,开始时总都想着千秋万代,父皇建立大唐自然也这样想。但,打天下难,守天下也难,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做好眼前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黎民百姓。至于能不能传承万代,只能看后人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