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内斗(1 / 2)

加入书签

面对拥有优势兵力,急于一战而定胜负的袁绍,孙策不敢大意。对他来说,拖得越久越有利,但袁绍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可以不去梅山,却挡不住袁绍来新郑,当务之急自然是建立防线。

新郑春秋时属郑,战国时为韩所灭,设新郑县,成为韩国都城。秦汉以来,新郑地位下降,渐不如前,在荥阳、浚仪、阳翟等大城的包围下,显得很不起眼。可是韩国作为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典型,选新郑作都城自然有原因,地理优势就是其中一项。

新郑西就是嵩山余脉,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小山、丘陵,不利大军行进。向北通往荥阳,有圃田泽、青口泽、中阳泽等小泽,一到雨季就难以通行,只有向东、向南比较方便。洧水由西而来,绕城南侧,黄水由北而来,绕过城东,取水方便,又有阻挡敌军之功效,虽不敢说固若金汤,却也是易守难攻。

孙策进驻新郑,就挡住了袁绍南下的通道。说实在的,孙策一直没搞懂袁绍为什么会驻扎在梅山,没有选择新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袁绍胆怯,不敢太过深入。梅山在魏长城以北,与太山隔山相望,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在那里立营也说得过去。

袁绍将新郑拱手相让,孙策却之不恭。这里的地势对他有利。洧水下游五六十里就是长社,再五六十里就是鄢陵,吕蒙、蒋钦增援非常方便。身后还有陉山和颍水,阻击荀衍也很方便。曹操当初死守官渡,没有退守新郑,应该是考虑到这里离许县太近。如果让袁绍突到新郑,游骑足以惊动许都。他没有这样的担心,冬麦收了,稻子种了,屯田兵正好可以上阵,袁绍如果对田里的秧苗感兴趣,他可以拱手相送,一点也不心疼。

仓慈在平舆附近屯田,预计收益比许县屯田更多。只要护得汝南太平,许县屯田的这点损失,他承受得起。若非如此,他也不敢承诺淳于重。

经过与诸将商议,孙策派董袭前突到烛城。龙渊之战时,董袭没能及时击破闵建的阵地,虽然斩首过千,却不能和鲁肃相提并论,颇有些怏怏。孙策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作为前锋,扼守烛城。

烛城是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封地,有一个小城。城不算大,但城北有山有水,不利大军展开,作为前哨阵地绰绰有余。以董袭和江东军的战斗力,就算袁绍派一万人攻城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董袭知道这是孙策给他立功机会,带上辎重、军械,兴冲冲地去了。

其他人马在新郑休整,对龙渊之战进行总结,准备再战。

——

开封、尉氏失守,袁绍震怒,大发雷霆,下令将镇守两县的将领斩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