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东北望(五)(1 / 2)
津轻海峡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岛之间、沟通日本海与太平洋的水道。东西长100多千米,宽20-50千米。一般水深200米,最深449米。峡底地形复杂,多海盆和海谷。复杂地形造成了汹涌波涛,严重影响日本两个最大岛屿间的交通运输。
1869年5月9日上午,一艘悬挂着明治政府海军旗的铁甲舰带领着一众蒸汽军舰甚至是风帆军舰出现在津轻海峡。从密布的如同蛛网般的索具,以及吃了风之后几乎完全鼓起的风帆,还有那冒着烟雾的烟囱,都可以确定这艘船是蒸汽风帆混和动力。比较醒目的是舰艏3.5米长的冲角,以及船艏炮廓安装的一门巨炮。
除了舰艏之外,这艘船并没有什么醒目的地方,1358吨的排水量让这艘军舰看上去颇为单薄,在汹涌的波涛中起伏不定。光复军设在海上的侦查网看到这艘军舰的时候其实有点失望,因为这艘军舰就是此时明治政府海军的杀手锏“甲铁”号铁甲舰。
日本舰队远处正在水深流急的津轻海峡巡视的蒸汽船上挂着日本的日章旗,这种旗也被称为日之丸旗。在中国的女性用品爆发之后,中国也被称为月经期。公元8世纪时,日本天皇开始使用这面旗帜,1854年7月,江户幕府发布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日之丸旗,19世纪中叶开始,所有日本船只都悬挂日之丸旗,日之丸旗逐渐成为代表日本的旗帜。
乱挂各种旗帜用以迷惑敌人是海军的传统,就如同中国根本不相信挂着西班牙旗攻击中**舰的舰队是西班牙舰队一样。在这个时候挂着这面旗帜,只是表明“虾夷共和国”的船只还在控制着这片海域。
日本舰队并没有立刻退走,也没有进行追击。反倒是几艘中**舰按照预定的方向快速撤退。看到那几艘“日本船”的动向,在旗舰甲铁号上,舰队司令增田虎之助眉头紧皱。对面的虾夷共和国舰艇撤退之后大概会产生良种可能。一个是他们跑回去告知明知政府军来了,其他舰艇躲起来以逼过风头。二则是他们跑回去告知明知政府军来了,其他舰艇就倾巢而出,与这支日本舰队拼命。
增田虎之助接到的命令就是在津轻海峡巡视一番,为不久之后进行的登陆战探探虚实。命令如此,增田虎之助决定先看看对面的虚实,如果敌人的海军军舰数量多,那就暂避锋芒,如果敌人的实力很弱,不妨就与敌人来一次大战。明治政府军的海军不仅没有退后,反倒编成了队列,继续向津轻海峡靠近虾夷岛的那边开了过去。
过了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左右,日本明治政府舰队的瞭望哨突然发出了信号,远处好像有敌人的军舰开过来了。也就在此时,青岛号上的了望哨发出信号,已经发现了日本明治政府舰队,确定旗舰为甲铁号。
甲铁号的木制船体外部覆盖厚度4.5英寸的铁制装甲、最高速度6~8节。舰艏有一门阿姆斯特朗300磅炮,另有2门阿姆斯特朗70磅炮、2门6磅炮和2门4磅山炮。这艘军舰是美国南方政府向法国定制的两艘铁甲舰中的第二艘,第一艘通过瑞典交货的方式提供给了南方,第二艘出厂比较晚,刚到了哈瓦那,南北战争就结束了。结果被美国新政府给扣压下来。中间经过好一番辗转之后,最终落入了明治政府手中。明治政府将这艘军舰命名为甲铁。
当然,列强一致的原则在这里就体现出微妙性了。美国人把船卖给了明治政府,但是把这艘船的参数以及外貌照片交给了中国zheng府。
青岛号的巡航速度是10节,确定了自己的最大目标就在前面,船长一声令下,八个锅炉都开始运作起来。两台三涨式蒸汽机加快了输出功率,没过多久就达到了16节的航速。青岛号某种意义上也是试验舰,实际上除了美国在二战时候的自由轮这种船只之外,世界各国制造的军舰都是不一样的。每一艘军舰或者说每一艘大船都有自己的缺陷,所以建造一艘,总结一艘,下一艘大船都会采取修正过的方案。
青岛号在设计的时候在六锅炉与八锅炉之间进行过讨论,未来的6500吨的战列舰也不过是八锅炉而已,4000吨的青岛号动力系统居然与6500吨的战列舰一模一样,这实在是让人感觉有点那个。
最终的设计还是定位八锅炉,这也是一个实验性的措施。军舰总是越快越好,八锅炉的强大动力系统到底能让青岛号达成何种水平?动力系统是不是能够长时间良好运作?这都是实验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