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3 孝杰率直,目中无人(2 / 2)

加入书签

青海大战,乃是举国振奋的一场大胜,可现在从王孝杰的态度看来,似乎就是一场虎头蛇尾的阵仗。

其人言及钦陵便咬牙切齿,深以旧年战败乃至于身陷蕃国为耻,对吐蕃可谓是怨念十足。可他对青海战果的不满意,又显示出其人收复四镇、又在西域大破吐蕃,连场战胜之后,头脑已经有些不够冷静。

对于后一点,没什么好说的,王孝杰这种心理状态,真的不适合再身在边疆一线执掌方面,此时归朝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

可是对于前一点,李潼就有些奇怪了,别人去了吐蕃处境凄惨有加,对吐蕃怨念十足也就罢了。可你去了那里是当爸爸的,怎么也这么怨气冲天?

返回皇城这一路上,王孝杰都是在讨论青海这一场战事,对于他在安西的获胜,反而言及不多。尤其话里话外,都是佩服雍王的统筹之功,这倒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了李潼的虚荣心。

果然得意之事,还是要跟专精之人讨论才能获得满足感。国中讨论起青海此胜,还是有一部分人觉得雍王唯是领衔,既无负甲充阵之劳、又无战场杀敌之功,完全是占了黑齿常之等陇边将士们奋勇搏杀的便宜。

对于这样的轮调,李潼自然不会去正面理会,层次不同,辩论无益。

但王孝杰讲起这一番功事,视角则不同。他本就是骁勇善战的大将,旧年还落败于钦陵手下,讲起青海大胜,便不觉得黑齿常之等众将临阵应敌是关键因素,觉得换了他也能做到,甚至还能做得更好。

所以他就认为,青海此胜,雍王才是决定性的关键。假使当年承风岭一役,行军大总管李敬玄能有雍王一成的统筹之能,都不可能败得那么惨。

这一番论调说出来,自然听得李潼眉开眼笑,觉得王孝杰粗中有细,说话也好听。但同行出迎的李元素则听得直瞪眼,实在忍受不了王孝杰在这里疯狂编排他兄长的拙劣,索性打马先行一步。

当然,李元素是去是留,王孝杰根本就不在意。或者说行台出迎诸员,他都不怎么放在心上,甚至还隐有抱怨,朝廷分陕授任于雍王,结果人事配给如此简陋,如果不是雍王才大能当,这个陕西道大行台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这种态度,自然把行台所有人都给得罪了。李潼也终于理解到,为什么张仁愿对王孝杰如此怨念十足,刚一见面便要告王孝杰的黑状。

且不说张仁愿本就是个严重的强迫症,就这家伙嘴上没个把门的,正常人也受不了啊!

但也不得不说,王孝杰眼下的确是有这种目中无人的底气。高宗时期以来,名将泰半凋零,黑齿常之虽积宿功,但本身又是夷将。

历数一番,唯王孝杰在安西连场大胜,几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军方第一人。这种状态虽然颇有一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感觉,但谁让人家生巧了时代呢。

无论之前还是之后,大唐都是将星璀璨,但武周一朝军事暗弱,就给了王孝杰出头之地。这种情况,也真是没法抬硬杠。

王孝杰在长安短留几日,倒是与雍王相谈甚欢,但跟行台其他人则就马马虎虎。李元素、姚元崇这两部尚书,见到王孝杰都是一脸的神情复杂,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等到王孝杰离开长安、继续东行的时候,李潼也没有再为难其他佐员,诸人照常办公,他只是自己相送。

“朝事繁重,远不及边事爽直。与其虚坐政事堂,我倒更愿受教殿下帐前,镇戍陇右,再战青海。但终究皇命难违,也只能守此憾情,以待来年。”

王孝杰这番话说的倒是不失情真,但李潼听了后却有些心惊,你还是赶紧回朝做宰相去吧,真要留下来,我担心我陕西道大行台直接被你折腾散架了,庙小实在是容不下大菩萨。

但抛开公事上的才器取舍,他对王孝杰印象是真不错,来年回到神都,如果王孝杰还没把自己折腾坏,倒是可以做个私交甚笃的好朋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