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民生养老院(1 / 2)
合理的引导,以及吴光良有意营造出来那种不同生活层次之间的差距,让所有基地中工作生活的人都看到了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东西,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基地中越来越多在“贫困线”上徘徊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主动扔掉贫困户的帽子,向着更高的生活层次努力。
因为,虽然那顶贫困户的帽子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民生公司提供的免费扶贫待遇,但由于基地规则的限制,贫困户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一年能够享受到三千元左右的待遇就是他们这个生活层次的上限。
要想突破这个上限,必须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并付出一些对他们来说并不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已。
扶贫,如果扶得“贫困人口”的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更好的话,那不是功劳,而是灾难的开始。
通过扶贫供养基地的有序引导,当地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全部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只要这个基地一直运转下去,当地政府就不会再为扶贫工作的开展而发愁。
基地对外提供的劳动机会,慢慢地在周围群众之中扩大着影响。
这种新颖、灵活的短期就业方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聚集到基地周围。
哪怕每天没有什么事情,到基地看一看、转一转,说不定就会得到一个轻松的挣钱机会,这比在街上茶馆中打点小牌显得更有意义。
吴光良在得到基地反馈的这些情况后,决定加快基地的建设,尽快让扶贫供养基地按照原定规划完工,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农村地区的养老,目前仍然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各乡镇设置的敬老院,里面住的基本上都是“五保户”,一般有子女的家庭是不愿意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去生活的。
因为,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毕竟不如自己家里,如果他们的子女那样做的话,很容易受到亲朋好友的指责。
万一因此落个不孝的名声,他们的子女就没有办法在当地混了。
但是,民生公司的这个基地不一样,因为在这个四合院的大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民生扶贫供养基地,一块是民生养老院。
只不过,民生扶贫供养基地只占用了一栋大楼,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且已经投入了正常的运转,需要继续投入的大额物资、设备并不是很多。
而民生养老院占用了三栋大楼,如果这三栋大楼的房间全部用来居住的话,总共可以提供六百多个床位。
可是,如果全部设置成床位,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场所跟不上的话,这样的养老院与敬老院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三栋大楼的三楼以上被划成了居住区,一、二楼被规划成了功能和服务区。
为了与贫困人员的伙食体现出差别,养老院在扶贫供养基地食堂对面的那栋楼房的底楼另外规划了一个食堂。
养老院食堂的基本伙食标准比扶贫供养食堂的伙食标准稍高,而且,居住在养老院的这些老人们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在食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平台在网上订餐。
通过网络平台订购的菜品,会通过每天定时到养老院运送物资的小货车,准时地送到食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