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渡河口岸(1 / 2)
执掌帅印的赵括等老将军廉颇刚走,便立刻命令由他带来的十几万赵军控制住东西壁垒的外围。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取得驻扎在太行山的老主力部队的绝对指挥权。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并未按照当初的约定随即派出主力投入上党战役。
在他看来此战并不急于一时,毕竟对手是数量达几十万的秦军。这仗最起码要打个一年半载的,让支援赵国的各诸侯国的兵团先动手也不会出什么乱子。再说在这个通讯不畅的现实条件下,只要别耽误的时间太久就没问题!
不管是采取围歼还是各个击破,随后的赵秦两军的决战都需要这支在上党屡战屡败的大军。而这支在东、西壁垒驻防的部队人数极为庞大,是可以在决战中取得决定性作用的。
赶到太行山上的赵括马上召开的临时战前会议,得到命令的各兵团的将军随后赶来开会。手脚还没暖和过来,就听到撤换的消息。其中四个集团军的一把手都被当场撤掉并令其回国述职,各兵团的其他副职也都做出大范围调整。
根本没有心理准备的众将如何能服气!?纷纷要求刚上任的主帅给个说法。并且也有人提出异议,希望大帅能够慎重处理这个换将决定。赵秦两军的对峙毕竟还没有结束,临阵更换各作战部队的主将恐引会起各部兵卒们的抵触情绪。
赵括却并不这么认为,毕竟上党战役马上就要正式拉开帷幕。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显然是来不及的,因为随后的穿插包围需要大量的人马参加行动。
还是时间的原因,毕竟此时的山风已经不再凌厉。随后的春暖花开,战机稍纵即逝。若不是为彻底控制住这支部队而耽误宝贵的时间,赵括的突防位置就会直接放在丹水河的西岸。虽然他的心里很清楚,拿下丹水河西岸将会彻底将秦军困死在包围圈内。
也许这就叫做事赶事吧,兵力明显不足的赵军只能退而求次之。深知此时此刻上党战役已经正式拉开帷幕的赵括,现在只能将穿插行动临时改为丹水河的东岸。
若是不管不顾将此次带来的十几万赵卒投放在丹水西岸,这支军队将会面临几十万秦军突围的压力。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毕竟太行山上还有几十万的赵军主力可以帮忙。关键问题是赵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指挥权更替,若是东西壁垒的赵军因为换将而引起哗变就得不偿失。
攘外必先安内!取得在上党驻防的全部赵**队的指挥权,现在看来便已经成为目前最关切的问题。为了保证权力平稳过渡,赵括这才安排人手控制东、西壁垒以防万一。
被撤换下来的兵团级将军终于知道大势已去,安抚住众将以后给大帅施礼。表示自己会绝对服从命令,并随后返回都城邯郸述职。
兵无头不行!随后的大换血交接,搞得各营是鸡飞狗跳乱作一团。赵军各作战部队在上党战役正式开战时,并未及时参加战斗而是忙着办手续。
等这一切在最快的时间内消停下来以后,已经是战役初期的第二天。赵括再次召开的会议便是正式下达作战任务,命令各参战部队按照指令行动。
各部队确立各自的作战目标便随即展开进攻,开局是出奇的顺利。其中有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原因,另外一个则是得到撤退消息的秦军开始大规模的撤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