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五日克六城(二)(1 / 2)
有这一百多名投降黄巾在下方用言语煽风点火。城墙上更加散乱了。
这些投降黄巾之中不乏有他们的熟人,城上的黄巾已经确认了投降才是上上之策。
当黄巾时饔飧不继,投降却能吃饱穿暖。更何况是在这种形势逼人的时刻。黄巾士兵感觉自己心中的怫郁就要爆发了。
“弓箭手,给我放箭,射杀他们。”何仪失去理智,也不看看下方黄巾是否在弓箭射程之内。
他们站的地方可是刘凡选的,没有八九斗的弓力,根本射不到。
黄巾弓箭手对何仪的话置若惘然,好似什么都没有听到一样。
忽然,有一名弓箭手眼中精光一闪,直接拉满弓弦。向一个黄巾首领射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名黄巾头目只防着周围刀剑,根本没有防备弓箭手。
由于距离太近,他被一箭穿心,直接毙命。
关键时刻,只需要一个有勇气的人站出来,就可以带动全场。
接着十几个黄巾手持长矛向一名黄巾头目刺去。这名黄巾头目武艺不到三流,手持短兵器,如何能挡住十几个黄巾士兵同时出击?
顷刻间就被十几名黄巾长矛穿心。
剩下的几名黄巾大头目见情况不妙,连忙跑到何仪身边,打算垂死挣扎。
还有一些黄巾士兵跑下城墙,把郏县城门打开。
远处的曹操望见这种情况,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
在刘凡点明这个计策的时候,曹操就心有定论。因为这个攻心之计用的太绝了。
曹操相信只要拔下这一城,颍川其他五县唾手可得,不,是垂手可得。唾手还得用手,垂下连手都不用动。
刘凡的这场战争被曹操当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牢记在心中。以便将来可以用到。
何仪在黄巾中有些威望。十几个亲信围在他身边,欲要保护何仪。但他们面对的是城墙上的数百人。
何仪眦目欲裂,看着城墙下方淡然自若的刘凡,恨不得饮其血,啖其肉。
“听说你能举起两千斤鼎,我何仪不信。你可敢与我决一死战。”何仪对着刘凡,大声喊道。
何仪说话的时候,上百名弓箭手对着何仪等人射箭,相隔如此之近,一轮箭矢下来,护在何仪身边的心腹全部倒下。
“城楼上的黄巾,别杀了那厮。乱臣贼子胆敢于吾主公相斗,有种你下来,吾徐公明必取你项上人头。”徐晃拍马上前,抽出背后开山大斧,指着何仪说道。
城墙上的黄巾士兵不敢不听徐晃的话,没有再放箭。
何仪冷眼望着这些平时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人,然后奔下城楼。
他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要会会下面那个口出狂言的家伙。
那几个黄巾头目想跟着何仪一起下去,但是黄巾士兵不答应,一哄而上,几个黄巾头目瞬间被乱刀砍死。
何仪自身难保,哪里能顾得上他们?
徐晃出阵斗将,刘凡不反对。徐晃是维护他的尊严才出阵斗将的。
何仪的武艺应该和刘辟一样,都是三流水平。三流武将碰到一流武将,不出意外的话,三回合以内必胜。
回合与招式不同,回合是武将在马上一对一地对打时所能体现出来的,两名马上武将对打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两人面对面的冲向前,通常马不减速,在兵器所能接近对方时开始攻击,然后两匹马错开各自向前跑去。接着控制马匹减速并快速调回头,这时便是一个回合。
只是这一回合时间非常短,只能一正一反两招,两匹马便跑开了。
如唐初程咬金一马三斧子就是这个时候用的,因为两匹马在快速向前冲时,相遇的一刻非常短,如果说能在片刻之间,用斧子连续地砍对方三下,动作是十分快的,所以,程咬金的一马三斧子在隋唐时期赫赫有名,对敌人威胁非常大。
第二种情况是两人面对面冲过来,可是由于马的原因,两匹马在相错时,马为了躲避对方,而使两匹马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去。也就是说,当两匹马向前冲时,碰巧马头对马头,所以两匹马本能地减速,这时,两匹马很可能本能地躲避对方,所以便有可能朝着同一个方向避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