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树欲静风不止(1 / 2)

加入书签

“刘叔但说无妨!”刘凡看刘遇欲言又止,以为有什么重大事情,追问道。

“那偷鸡贼上堂之后,立刻认罪。并且求吾:刑戮是甘,乞不使大将军知也。”刘遇向刘凡回答到,正想听刘凡怎么处理。

虽然是小事,但刘遇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刘遇追问下,知道此人话语中尊敬骠骑大将军,判刑杀头他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让刘凡知道,可见他心里对刘凡有多尊敬。

可为什么会做偷鸡摸狗的事情?

“其老父多病,身弱体虚,其家中贫寒,无补养之物。遂铤而走险。以卑鄙之行尽孝道。”

刘遇所说,正是刘凡所问。

“偷鸡之罪,如何处置?”刘凡向刘遇问道。

“杖刑十。”刘遇回道。

“依法行刑。行刑完之后派人去看他,送他两只鸡,半匹布。”刘凡对刘遇叮嘱道。

“大将军严峻刑罚,怎会有此宽策?”刘遇疑惑,故问道。

“吾法严,吾不会以为他孝而免去他的杖刑。其已经受罚,哪是吾之宽策。”刘凡摇头笑道:“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辱之心。既怀耻辱,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这个案子又牵连到了道德与律法。刑法严峻者与儒家学者,在处理这个案子时很可能有两个结果。

刘凡选择刚柔并济,就为此贼心中存在羞耻心和孝心。

若是一个纯粹的盗鸡贼,刘凡只会令刘遇严惩,不会奖赏。

“大将军调理有度,刘遇自愧不如啊!”刘遇拱手说道。

“不,碍于个人思想不一样,定论也不一样。”刘凡也知道人与人之间看待事物的眼神不同。

“刘叔,定襄南面桐过、骆县、武城三县情况如何?”

随后,刘凡说出今日来次的目的。

“已经有两万百姓迁到桐过,大将军为流民百姓准备了足够的粮食。随着时间推移,循序渐进,马邑的流民百姓可全部迁往三县。”刘遇向刘凡禀告道。

“嗯!迁徙容易,如何让百姓在新地站稳脚跟,就要看执政者的能力了。”刘凡点头说道。

“张太守刚而清明,只要不遇天灾,定襄必可大治。”刘遇见过张钧,其刚正果断,他心中佩服。

“三年之内,吾要在河套开辟亿万亩良田,供百姓足衣足食。那样才是大治,才会不被现在所累。”刘凡慎重的说道。

河套拿下,刘凡本来还想借助和连的威势,逼西部鲜卑。

但荀攸告诉刘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现刘凡已经是大汉北方上的一支独秀,内人忌惮,胡人畏惧。

荀攸建议刘凡停止一切“谋略”,更要停止主动的征战。

一边出粮食军饷饵士,一边派上将勤加训练精兵。

扩河套之土,转为良田。广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积蓄精良盔甲、武器,养肥良马,待战时之用。

养精蓄锐,为下一次大战做准备。

刘凡坦然接受荀攸的建议。

与刘遇入县衙饮一杯清茶之后,刘凡率领亲卫准备离开马邑,欲要在天黑之前,回到阴馆。

在刘凡离开雁门不久,一名身长七尺八寸的青年扶着腰,从县衙走出。

他叹着气,一步一步的向街道尽头走去。

“成廉,汝等一下。”

青年也就走了数百步远,身后便有人唤住他。

成廉,历史上有名的骁将。其中一个骁字,可以证明其武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