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文化溯源(1 / 2)
为什么说,文化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可与天地日月同生同灭呢?因为色彩有红黄的差别,体型有方圆的区分,而日月交替才能呈现天象的绚丽,山川跌宕方可感受地质的纹理。
这就是所谓
“道德文章”的根本。仰观日月星辰的闪烁,俯察地理山水的风光,衡量高低尊卑的位置,天地两仪依次确立。
在这中间加上拥有自然灵性的人类,
“天地人”始称三才。人类是五行中的精华,也是天地间的心脏。有了心脏便有了语言,有了语言才有了文化和文明,这就是自然规律。
环顾世间万物景象,从动物到植物皆有文章:龙凤色彩绚烂昭告祥瑞,虎豹华美鲜亮展示雄壮;云霞艳丽凝滞超越画工匠心,草木花香胜过织锦妙想。
所以外在的美,贵在自然而然。像林间万籁,亦如竽瑟声调,而泉石叮当,恰似磬钟鸣响。
之所以如此者,因为外形相像,便有类似声鸣,而文明一旦雏形,随即规章渐成。
没有自觉意识的物件,尚且可以熠熠生辉。作为万物心脏的人类,又怎能没有文化灿烂呢?
人类文明的起源,如同天地混沌一样,根本出自太极。最初,人类对自然造化的感受和赞美,能够表达出来的文字符号,亦不过就是被后来称为
“易”的图表和数目而已。易理规章的成形定型,起自伏羲画卦,终于孔编十翼。
其中《乾》《坤》二卦,《文言》解析甚详。所以说,言语文字之表现,天地人心之坦露也!
至于《河图》孕育八卦、《洛书》规范九畴、玉版刻纹镂空之含义、竹石丹书形状之意图,又是谁的杰作呢?
对此,只能说是天启神谕罢了。鸟书替代结绳,是真正文字的开始。《三坟》述说炎帝、太皞的故事,年代久远,虚无缥缈,证实乏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