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文化溯源(2 / 2)
待到唐尧虞舜权势交替,业绩遗事的文字记录开始繁荣起来。在这些文字里面,帝王言行于咏叹之间,凸显壮志情怀;大臣献策在条理之中,初见奏折谨严。
夏禹家国天下,声名业绩恢弘,书录繁文愈多。历经殷商至于姬周之初,文采考究胜过记述内容,像《雅》《颂》流传弥远,辞藻愈发新颖。
奢靡之风,文王堪忧,故拘羑里而作《周易》,繇辞深浅精微,旨在其命维新。
周公才俊委以重任,光大文化歌赋扬名。孔夫子继承圣王先哲,删编六经金声玉振,微言大义扶危救急,启迪百姓耳目聪慧,恢弘天地日月光明。
文字自风姓伏羲初创,至孔氏厘定规则,遵从的无外乎文化道德本真。
象形比照河图洛书,数论卜验蓍草甲龟。机变仰观银河星宿,造化俯察地貌民风。
然后,因地制宜,依人施教,肃清本末,去伪存真。成就辉煌业绩,载入文籍华章。
所以说,古代圣贤帝王,深谙
“三才”存亡根本规律,著述立说宣教后世,而后来继位者遵循历史文化事理,触类旁通,再接再厉。
《易经》有言
“故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言谈辞令之所以能够鼓动天下,因为他们传达正是自然道德的文化规律。
总而言之:天地人间的道德本真,尽管微妙玄虚,但却无处不在。古代先贤攫取其中的道德精髓,凝结成了仁孝礼仪文化。
既符合龙图天启,又顺应龟书神谕。银河星宿与之交相呼应,大众民生本应顺势作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