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那厘村的沙塘桔(1 / 2)

加入书签

一个完全没有知名度的水果品牌,要想做出效应,那还真没有那么容易。

确定了大方向之后,王北北立即打算要回家;

阳市这边,过年前的水果,最多的也就是桔子和橙;

比如说沙塘桔,丰产的时候,五毛八毛一斤都没人要,这已经是传统;

要把这些东西卖出高价钱,就得先定好果园,然后先用上有机肥....

这把毕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到效果的。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传,没有宣传的话,这计划就完全是个渣....

单靠口碑想卖几十上百块一斤的沙塘桔,那就是做梦,人家卖到市场上也不过两块钱一斤....

王北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一帆所在的那厘村,他还得找老张头帮忙。

——————,

“收购满果的沙塘桔,五百块钱一棵,品相不好的不要,要按照老板的要求来施肥,不打药,不施化肥!”

这样一张通知突然贴到了那厘村的通告栏上;

这个通告栏可不简单,往常这个地方只会贴上一些布告,或者说一些宣传政策什么的;

当然,有时候也会被人贴上个什么收购广告,不过很快就被撕了,村委会会有人不时来查看,那不是开玩笑的,而且村里人有些看不过去的也会主动去撕下来。

只不过,这一次有点不一样。

因为贴的那广告上面署名是张建军。

这个名字也许以前没什么,或者说,他只是几十年前的万元户;

但是现在,人家开着是什么车?

保时捷!

妥妥的豪车!

而且,这村里有几家人没受了他家的好?

跑到他家里装什么验瓜器的,个个都是拿着真金白银走的,没欠过谁一毛钱。

这下村子里轰动了。

沙塘桔,其实村里并不少,一般的年景,那大家也就是摘了回家吃,年景好的时候,也有人摘了到城镇里去卖,这是某个扶贫项目带来的后果...

丰产的年度那就不用说了,这村里的路是大家集资建的,薄薄的一层水泥,不能让大货车进来;

两三毛钱一斤的年景,果农甚至都懒得去摘,还不如让它们烂果园里,毕竟这不是西瓜,能一下子抱个十几斤;

摘果可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果园一般都不是平地,得挑着个担,或者背个背篓,摘了果再背下来,装车。

这过程还是很费人力的,论天计的人力,没有两百块钱人家不干,计件的话,一斤少于一毛钱,别人也不想动手。

都是体力活,也不能说什么挑活什么的,大家心里都有把称。

所以,这沙塘桔,在老百姓眼里,那简直就是又爱又恨。

砍了,又舍不得,毕竟也种了这么些年,花费的精力也有不少;

不砍,留在那里又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