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凝视再来(1 / 2)
“什么孩子?”关毅摸摸下巴,一脸不解,不知道她在说啥。
丁睦经她这么一讲,倒是想起来了,他们第一天进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虽然看着玩得开心,却隐隐显得和别的孩子有些隔阂。
据李保恩说,这孩子在最初被领养过几次,每次都会被送回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而这几次被领养又被送回的经历让他有些沉默寡言,甚至还因此被其他孩子欺负过。
通过对孤儿院资料的整理,丁睦了解到:在一个孩子被领养走之前,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也为了减少两方的隔阂感,降低退养率,孩子至少要和领养人共度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磨合期”,两方都确认同意后才能真正共同生活。
一旦双方有哪个人提出异议,领养也很有可能被中止。
想到这里,丁睦就有些疑惑了,既然两方最开始接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不快,相处得也挺好,怎么一旦开始在一起生活就不行了呢?既然不同意领养,为什么不在最开始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就提出来,反而在领养过程完成之后再千辛万苦地把孩子送回来?领养和退养同样需要办手续,都麻烦得不行,为什么不怕麻烦地办理呢?为什么不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把对双方的伤害都降到最低呢?
造成这样的行为的,到底是大人的不负责任,还是孩子的举止异常?
或者说,两者都有?
丁睦无从得知,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线索想象。此时,他就非常羡慕那些影视剧里的侦探,仅仅通过一些细节就能窥见全豹。
如果说,是那些家庭的原因,假使是因为他们没法接受一个新的成员出现在他们的家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那么,两个成年人,从最开始作出决定的时候,就应该会有人提出异议,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会打消念头。不应该是在一切手续都处理好了之后才反悔。
人是有反悔情绪的,哪怕这件事他十分期待,都不免会想要看看另一种结局,这是正常的,并非无用的情绪。而这种反悔会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慢慢变化,或增大,或减小,要么继续后悔,作出决定,要么面对现实,继续前行。
在孩子作出行为时,会有无数种理由让这对夫妻反悔领养的决定,也会有无数类原因让这对夫妻下定领养的决心。一对期待孩子却只能靠领养来得到一个孩子的夫妻,在领养之前不可能没做过功课,不可能不对孩子即将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所防备。
所以,如果真的是家庭的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会很快表现出来,不能磨合、不能互恰、不能理解彼此等,这些问题都会在“磨合期”表现出来,并被解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