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8章 弊端(1 / 1)

加入书签

国防部调查团能看得非常仔细,当双方短兵相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压制住日本士兵,不管他们这些人如何的努力,最终也只能是败退下来,虽然这些人也明白,一旦撤退了,那就很难再回去了,可是现如今死伤这么严重,如果要是不撤退的话,那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且美国军队当中也有这样的传统,只要是一支军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那么就可以撤退了,当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的时候,撤退甚至不需要经过长官的同意,因为他们这样已经是失去了战斗力,继续留在战场上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当一支军队撤退的时候,其他军队都在撤退。

反观日本人这边的,跟美国人完全是不一样的,日本人都是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虽然他们没有足够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但是当美国的装甲部队冲上来的时候,大量的日本士兵背着自己的手榴弹就上去了,他们这些人全然不顾自己的性命,按照他们长官所介绍的,一个人去换一辆坦克,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们日本人赚的,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教导之下,他们采用了在华北战场上的一些战术,十个人对准一辆坦克,只要是这十个人有一个人冲过去,那么这辆坦克肯定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十个士兵换一辆坦克,可以说是超值了。

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方面认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拿着士兵的性命在开玩笑,但是到旧金山丢掉之后,他们终于知道这种战术的可怕了,这种战术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损失比较大,但等到一段战争结束,开始进行战争统计的时候,美国人就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吃亏了,现在他们每天损失将近八十辆坦克,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是反观日本人那边的,大约损失一千人左右,到底是美国补充八十辆坦克容易,还是日本补充一千名士兵容易,经过他们这边的计算之后,也算是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补充一千名士兵容易,现在的美国并没有原来历史上的生产力,只能够达到那个时候百分之六十左右。

当然如果全部支援这边的话,那也是能够坚持下去的,但现在美国还有一部分要支援欧洲,他们曾经停下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把所有的武器弹药都支援到这边来,但也没有剿灭日本,只是在白天轰炸的时候,他们才能够获得一些优势,傍晚的时候还是没有结果,晚上日本人还是靠着夜战夺回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只保持这个数字,但是新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得运到欧洲去了,也就是原来全国每天生产三百辆坦克,那么这三百辆坦克全部运往太平洋沿岸,但如果新增加一辆坦克,那就要运到欧洲去了。

理论上来说,这样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你这是建立在三十万日本士兵的基础之上的,可如果日本士兵增加呢,这个数字恐怕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美国方面还是在吃亏的,他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进行实地验证,总是觉得原来的数字够了,所以不需要在战场上增加,麦克阿瑟将军已经打了好几回报告了,但美国高层并不认为这是真的,他们认为麦克阿瑟将军只是不会打仗,动不动的就要向上面要一些好东西,这些好东西到了美军手里,基本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如果到了俄国人的手里,至少能够稳定住现在的防线。

麦克阿瑟将军看到国防部调查组的报告,内心当中别提多高兴了,早就让你们派一个调查组来,看看前线真实的情况,你们这些人非得推过来推过去的,如果要是没有这个调查组的话,不管我们这边如何汇报,恐怕你们都是不相信的,现在终于也算是相信了,并没有任何人在这件事情上撒谎,纯粹就是你们不懂得前线的真实状况,前线的大部分将军也都在盼望着,就希望国防部接到这个报告之后,能够给他们送来更多的坦克,同时仿照华夏任装甲车的计划,那也得开始了,如果没有装甲车掩护的话,坦克在战场上就是一个活靶子,尤其日本方面的敢死队面前。

之前美国政府购买过一批装甲车,当时他们也是尽力了,但后来华夏方面的出口越来越少,而且价格还比较高,所以美国方面就准备自己制造,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现在这个时候技术是能够达得到的,但要建立一条生产线的话,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美国现在生产着大量的东西,并不是说想要立项就能立项的,现如今并没有原来那个时候强大,所以他们生产出来的装甲车不太理想,战场上经常抛锚,这可不是个好事情,战士们都不愿意使用这样的装甲车,开在上面就好像坐在棺材里一样,很大的几率是有去无回的,谁还敢继续使用这样的东西了,这是拿着命在开玩笑。

调查团的到来,也让前线的士兵们高兴不已,终于算是有人来听听他们的心声了,把那些没有用的武器全部都送回去,给他们送来一些有用的东西才行,比如说他们设置的各种各样的瞄准镜,我们又不是真正的狙击手,给我们那么多瞄准镜干什么呢?现在最主要的是把冲锋枪给送上来,半自动步枪已经没办法满足前线的火力需求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冲锋枪的话,他们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保持火力压制,还有就是大口径机枪的子弹,这种子弹生产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的企业没有办法生产,只能够在纽约州周围生产,但那里距离这里实在是太远了,在中部地区设立兵工厂才是重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