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事儿接着来(1 / 2)
贞观十三年的夏天,天下天平,但是在很多大佬的心中都很清楚,其实平静的水面之下也掩藏着很多汹涌的波涛。朝廷之后派人前去放粮赈灾,虽然不至于说元气大伤,受到不小的影响那是肯定的。再比如说西域高昌国对大唐不敬,皇帝震怒,朝中争论不休,就算现在依然在下旨申斥,但是高昌国的态度摆在那里,一场讨伐估计是免不了的了。
谁都知道,如今的皇帝可受不了这个!
过去十三年的时间里,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大唐的开国公们励精图治,一举开创了当下的局面——虽然蝗灾、旱灾和水灾不断,但是托地多人少的福气,收获的粮食依然可以养活天下;年年都有反叛,但是大多发生在西南等蛮荒之地,不足挂齿;至于说过去上百年来北方的那些心腹大患……
在当年耻辱的会盟之后,大唐卧薪尝胆,用几次战争让北方突厥人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能够走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臣服,要么跑路!
事实上不光是皇帝李世民一个人,大唐上下其实都有些膨胀了……尤其是那些武官们,或许开国元勋们如今无论爵位还是官位都已经没有太多追求,但是对于更多的中层和底层将领们来说,追求战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在各方推动之下,西域一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
不过准备一场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高昌国远在西域……其实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在吐鲁番的位置。想要征伐这样的国家,从长安派兵过去就要花费多长时间?一路上人吃马嚼,光是粮草要耗费多少?
就算大唐现在足够强大,恐怕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来准备才行。
而且……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其他方面也不能怠慢了。
比如说高昌国周边的那些小国,还有西边虽然已经在衰弱,但是依然称得上是强劲对手的西突厥,大唐就不得不考虑考虑。
好在贞观十三年的西突厥,日子过得也不是特别好。
西突厥并不是铁板一块,至利失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贞观十二年就来了一场大战,不分胜负,最后只能以伊犁河为界,分地而治。不过就在今年,至利失可汗的大臣俟利发与乙毗咄陆可汗、联合,发兵攻打至利失。最后至利失逃亡的路上死去,弩失毕部落迎立至利失的弟弟薄布特勒为可汗,号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王庭于虽合水北面……
这个政权,就是西突厥南庭。
西突厥南庭统辖龟兹、鄯善、且末等国。咄陆建牙于镞曷山以西,称为北庭,统辖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等国,实力并不算很强,而且还要面对着北庭乙毗咄陆可汗的巨大压力,所以第一时间遣使前来大唐朝贡,寻求保护。
至少在短时间内,突厥那边倒是不用担心。
真正需要皇帝专门操心的,反而是位于大唐之内的那一批突厥人。
没有人忘记,四月份在九成宫发生的那一场叛乱。
就是黄仁和马原两人横空出世,让李元嘉都觉得他们创造了奇迹的那一场叛乱。
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私下结纳本部落四十几人,裹胁突利之子贺逻鹘趁夜埋伏在九成宫外,攻打行宫,在朝中可是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最终皇帝安然无事,只是牺牲了计时个军事,而且最后结社率被唐兵杀死,贺逻鹘也被流放到了岭南,但是大唐内部对归降的那一批突厥人的猜忌,却也达到了顶峰!
就算李世民有博大的胸怀,大臣们心中的担忧却无法消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