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又是仿品?(2 / 2)

加入书签

两宋的灭亡和钧官窑停烧,使钧瓷业遭受重创,工匠们在兵灾战火中亡命他乡,将制钧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

不过,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积如蜡泪。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也无法和宋代民窑相比,艺术品位不能同日而语。

入明之后,因为生活需要,生活日用瓷器的钧瓷烧造得以逐渐恢复,但作为观赏瓷却没有复苏。

钧瓷艺术在销声匿迹数百年后的清朝未年开始复苏。清光绪初年,神垕陶瓷工匠受古玩商人高价求购钧瓷的影响,试图恢复钧瓷烧制,但因难度太大,大多一试即止。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亲自过问,希望能将钧瓷发扬光大,全国的瓷器专家们一同研究,最后才有了现代的钧瓷。

“还是仿品呀?”段颖脸色有点古怪。

怎么值钱的,都是仿品?刚才的那件斗彩笔舔是这样,现在这件笔洗也是仿造的,偏偏这两件是最值钱的。

“明白,老仿的。”倩倩也笑道。

“如果不是仿的,那你们要发大财了。知道一件宋朝钧瓷笔洗什么价吗?”

周雨桐好奇:“什么价?”

一时间,大家都竖起耳朵,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的问题。

“如果是真正的宋朝钧瓷,上千万是很正常的事情,笔洗是钧瓷的精品,拍卖会上见过一两个亿的宋钧瓷笔洗。”

一群人目瞪口呆:“一两个亿?”

几个女人抚了抚自己的胸,感觉有点受不了。

“那这个仿造的呢?”韩老爷子追问。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

眼前的这件雍正年间的仿钧瓷笔洗,也算是仿品中的精品。

楚河看了一会,给出一个价格:“我也只能说一个大概,并不会太准,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之间吧!

当然,古董这种东西,价格其实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价,遇到一个特别喜欢的买家,甚至不惜多给一百几十万,那都是家常便饭。”

尽管如此,倩倩一家人已经合不上嘴。

一两百万?就这么一个小鱼缸一样的东西,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剩下的其他东西,最贵的就是三五万元,便宜的几千块,楚河都一一跟他们讲了一遍。

总得来说,韩老爷子搬出来的这一箱子东西,价值在两百万以上。

要不是楚河,以后说不定会被贱卖掉,所以倩倩一家还是很感激楚河的。说完宝物之后,倩倩的老妈赶紧招呼楚河他们吃饭。

老爷子不听劝,一连干了两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