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土地普查(2 / 2)
远东土地改革委员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经过艰辛的努力,克服了重重的阻力,终于完成了中原北方各地的土地普查工作。
这对远东公司来说,绝对是一次战略性的胜利,为接下来的土地改革工作,奠定了见识的基础。因为公司决心很大,而且基本杜绝了地方的干扰,以及各种幕后交易,所以这次土地普查工作非常精确,基本没有瞒报漏报的现象出现。
这次普查的土地规模数量超过了明朝历史上任何一次,远东公司在大明长江以北的记录在案的耕地,比明朝万历三十年官方籍册的五百余万顷,多出了近一半。
当然,这次土地普查也包括了官地、卫所、勋贵外戚的封地,但是更多还是各地士绅官僚的一直以来瞒报漏报的私地。
这次土地普查,远东公司可以说是倾注了全力,甚至是不计代价的投入,才最终完成了这个工作。这项工作极为繁琐,而且非常辛苦,各种工作堆积如山。
绝不是大明那些官老爷那样,坐在官府的户房里,看着被府衙胥吏做过手脚的籍册。而是要下到基层的城乡村镇,逐村逐村的亲自丈量耕地,完成一项纪录一项,然后马上封存建档,迅速上交到各地的工作组。
所以此次土地普查工作,还是非常准确的,这也是各地传统封建力量极力阻扰的原因。即便是在大明,士绅免税的土地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举人、士人以及各级官僚的免税标准都不尽相同,大概是进士可以有两千亩免税,举人为四百亩免税,秀才为八十亩免税。
但是各地的士绅地主通过与当地官府的官僚胥吏相勾结,大肆瞒报漏报土地,达到名下土地免税的目的。很多举人拥良田万亩,早就超过了免税的标准,但是依然不缴纳一分银子的税赋。
1581年,为了增加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但因为实施这一改革的前提是清查土地,即便当时张居正权倾朝野,但还是遭到各地士绅地主的极力阻挠,清查土地进行的并不彻底。
随着张居正的死去,从万历末年开始,大明朝廷官方籍册的耕地,就开始一减再减,到明末崇祯时期,张居正当年清查的朝廷官方籍册登记的耕地,已经减少到了相当低的程度。
明朝还有一个黄册制度,就是将各地人口、田地和资源情况统一登记、造册,作为缴纳赋税的凭据。但是各地士绅地主与官员勾结后,官员在这上面造假,用劣质纸张制造黄册,使得黄册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纸张损坏而无端消失。
官员们干脆在黄册登记之初造假,把土豪地主登记为贫民,而把贫民登记为地主,结果赋税责任都落到贫民身上,造成大量贫民逃亡。贫民逃亡后,官员们干脆把去年的黄册再原样抄一遍,送上去凑数。
再加上大明各地的官僚经常以抗税为荣,而且各地官府从中作梗,在这样的纳税背景下,明朝的税收情况可想而知。
所以远东公司施行土地改革的基础,就是土地普查,若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土地普查数字,想要在中原北方施行土地改革,那就是扯淡。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