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2 / 2)

加入书签

于是,两条恶狼全都扑至了晋阳附近虎视眈眈,李渊虽然如今有兵马七万之众,但是,刘武周和梁师都也绝非弱者,二打一,绝对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如今只能在晋阳一带对持。

“如今,唐国公虽然拥兵七万之众,但是却要防备虎狼之敌,而将士衣甲不全,武器缺乏,虽然据晋阳这等坚城而守,倒无大碍,只不过,南下西进之策,只能缓行了。”武士不禁感慨地道。“倒是贤弟你,以韩城县一县之地,连取数郡,北败梁师都,南拒卫玄,生生打出了一大片疆域,便是唐国公,亦是份外佩服贤弟你呀。”

“此次前来,除了押送那些材料过来,以助贤弟之外,还有一事想要请教贤弟。”说到了这,武士从怀中取出了一本书,嗯,用纸印制出来的书册,而封面上,几个显眼的长孙体汉字:君主立宪论。

“此书册,武某已经看了不下十遍,想不到贤弟居然能够写出这等奇书,若是有一天,我华夏,能够有这样的君王,愿意与臣民共尊约法,那么,天下当可成清平盛世矣。”武士爱惜地抚着书册的封面,一副犹如欣赏稀世珍宝一般的表情。“特别是这一条:除非经过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都不应该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武某相信,百姓们,又或者是商贾之辈,定会欢欣鼓舞。”

“可问题是如今之天下,群雄逐鹿,诸雄皆是独断专行之辈,焉会与臣民百姓共尊约法不成?”

“我在书中所提到的英吉利国,不已经做到了吗?”本公子抿了一口茶水笑道。这个时候,韦云起与韩世谔恰好来寻我有事,于脆就蹲在一起,对于《君主立宪论》展开了探讨。

这本书,出自本公子的手笔,不光是给了这票狐朋狗友,韩城县的诸多学校,更是将此书设置为政治学教材。嗯,俺于的,俺强烈要求于的。

对于此书,不论是韩世谔、韦云起,又或者是韩雄或者是杨琼,他们都是亲身经历了大隋朝的强盛直至衰落的人,而书中,正是以汉朝、隋朝为例,用大量生动而又活生生的现实来举例说明,让他们很容易就读懂了本书之中的内容。

甚至于李家兄妹、刘宏其等人,本公子也是一人一本的送,就连李渊还有窦女王本公子也送去了此书。嗯,反正这些家伙都很喜欢本公子的各种作品,倒是没有想到过,本公子会写出这么一本关于政治体制变革的书册来。

李建成前段时间来了信,对于此书甚是推崇,但是他认为,谁当皇帝,都不会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让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这对于帝王,是极大的羞辱。

至于李世民的意见没有李建成的偏激,比较中恳,认为如果皇帝能够与臣民约法,那么倒有一些像是西汉之初,虚君实相的方式,只不过帝王不管事,而依靠的是宰相,而当执政发生了错误之后,至少可以通过换相来纠正,而不会因此而动摇皇权。

一句话,我不于事,出事别找我。而且,如果真的三权分立,那么,监督权在民众的手中,而执法权在朝庭的手中,至于立法权则在议会手中。

议会作出规定,而朝庭负责实行,而由民从来负责监督实施,如此一来,的确比朝庭的那几十个御史要管用千百倍。而皇帝仍旧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如果他有什么想法,可以颁布,交由议会审核,议会有权驳回,一旦通过,将会交由朝庭执行。

而帝国最高法院,将会独立于朝庭之外,但是他们则会受到民众、议会还有朝庭的监督,可以说,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嗯,李世民的想法,让本公子很是欣慰,不愧本公子这几年给他洗了不少脑,至于李建成那货,嗯,不管他了。

而瑶光妹子更是高举同意大旗,认为本公子所写的这本书,完全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她愿意跟本公子夫唱妇随。至于李渊,这老家伙只是表达了谨慎的赞赏之外,屁都没放一个,而窦女王,这段时间一直在韩城县。

在安顿好家人之后,窦女王就似乎打定主意先不离开了,也是,反正想离开也很困难,北面是梁师都的地盘,而其他方向都是朝庭的地盘,很危险。

所以窦女王安心的在韩城县住了下来,而经济在韩城县各处晃荡,反正除了几个机密的工厂之外,其他地方都不会阻拦俺这位未来丈母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