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1 / 2)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
2018-04-15 作者: 曾建英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
问题解决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考虑下一个学期选修哪些课程、字谜游戏中该填入哪些单词、如何找到不见了的钥匙、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打住,这些都是问题解决。可以说,没有哪一天我们不再解决问题。
在成人的生活中,问题解决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成人的智慧足够应付很大一部分问题。那么,在儿童的世界里呢?事实上,在儿童的世界里,问题解决则更为普遍了。比如,第一次独自出门,要找到一最佳路线,着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因此,他们需要学会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即培养孩子成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谈到问题解决,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一些犹太人的智慧。我们都知道犹太人,这个民族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我们国家,家长遇到放学的孩子喜欢问“今天在学校受表扬了吗?”。而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问题的解决”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而在中国,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他们越高兴。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个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
由于这种认识上问题,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子女的成长需要扶持,事实上,过多的“扶持”会导致孩子丧失积极解决问题的策略。面临困境时,被过分“扶持”的孩子们有可能不懂得分析问题,不懂得解决问题,剩下的就是茫然无措、情感的折磨和自我怀疑。
因此,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心理学家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他们称儿童为修补匠,意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运用手头上现有的材料来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儿童手上现有的材料包括哪些呢?这其中包括概念理解、推理、策略、内容只是、能给予他帮助的人以及任何可以用到的资源。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最应当扮演的角色是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材料,比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等等。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先从“让孩子养成寻找问题的习惯,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问题的态度”入手。本节将就如何让孩子发现问题,学会“问”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
讲述人:张先生
宝宝资料:小浩,男孩,3岁
一天小浩在院子里面玩,忽然跑回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爸爸,爸爸,要下雨了,收衣服了。”
我抬头一看,万里无云,毫无要下雨的迹象。但我还是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要下雨呢?”
这时,小浩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了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队蚂蚁说:“蚂蚁在搬家,要下雨了!”
“你怎么知道蚂蚁搬家就会下雨呢?”我问。
“上次看到蚂蚁搬家就下雨了,后来是奶奶告诉我的。”
我看了看那队蚂蚁,心中有了数,然后问孩子:“你知道这些蚂蚁是从什么地方搬到什么地方的吗?”
小浩早就观察清楚了,于是自豪的回答:“是从那个树上搬下来的。”
“噢!是从高处往低处搬啊!”我故意加重语气。我知道像这样的蚂蚁搬家现象并不预示着有雨到来,但我没有说出来。
果不其然,接连几天都没下雨。小浩很失望,有时候会闷闷不乐的。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小浩忽然跑回来上告诉我蚂蚁又搬家了,这次他显得没那么自信,有些不确定的说:“这回应该要下雨了吧?”
“那你再回去看看蚂蚁是从低处往高处搬还是从高处往低处搬?”我给了他一点提示。
“是往高处搬,刚才我就看到了,是从花盆下面往树上搬!”
“那这回是真的要下雨了。”我点了点头说。
一个小时过后,窗外就下起了大雨。
这下小浩就郁闷了,他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次蚂蚁搬家就下雨了呢?”
这时候我才揭开谜底:“这是因为地势的问题,地势影响地气,高的地方干,低的地方湿,蚂蚁往低处搬,是想住的舒服点。如果要下雨了,低处又会太湿了,蚂蚁就会搬到高处住。所以,只有蚂蚁往高处搬才表示要下雨。”
↑返回顶部↑